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呵护视力早开始,不要“小眼镜”

(2014-03-26 13:49:31)
标签:

杂谈

http://s7/mw690/0029sYbNzy6HBLO9jtI36
张志华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 眼科医生

近年来,我国儿童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近视的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20%上升到了70%;斜视和弱视在儿童当中的发病率而是非常高的,弱视的发病率从过去的2%上升到现在的4%,斜视的发病率也在1%左右。

其实,如果父母们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给予足够的呵护和关注,对许多的眼部疾病能够及早发现,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眼部疾病给宝宝带来的困扰。我们在宝宝的视力发育未完成时,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http://s16/mw690/0029sYbNzy6HBLQyiCPbf

l 呵护视力,从0开始不算早

1.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对宝宝来说,视力保健应该从0岁开始。这是因为婴儿视觉功能的发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0-3岁是宝宝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有眼部疾病的宝宝这个时期及时治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父母双方的遗传条件

一般情况下,只有父母是高度近视才会将近视遗传给宝宝。若父母双方均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那么遗传率高达100%;若父母一方的近视程度在600度以上,那么近视的遗传率也要有50%。

3. 电子产品的过早接触

近视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疾病,不仅受到基因的影响,与后天的视觉环境、生活环境、营养状况也都有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小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像手机、游戏机与平板电脑之类的高科技产品。这些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比较高,画质饱和度也过于鲜艳,长时间使用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

l 呵护视力,半岁筛查很重要

小宝宝自出生至2岁是视力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所以,妈妈更应该在这个时期为宝宝做好眼睛保健、及早发现宝宝的眼部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是,小宝宝不会诉说“看不清”或“看不见”等视觉问题,要如何发现婴儿早期眼睛问题呢?

1. 视力筛查

视力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小宝宝眼睛的屈光度是否正常(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状态)。小宝宝不会表达,若出现眼部问题,父母很难发现。所以如果父母可以按时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检查视力和眼部发育状况,就可以及时发现宝宝眼部问题,及早进行治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宝宝视力发育是个持续的过程,自出生起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正常的视力水平。视力筛查的目的就是检测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视力水平是否正常。

小宝宝到6个月时,就应该做第一次视力筛查(该检查无痛并且客观,宝宝基本可以配合检查,所以妈妈不必担心)。如果视力筛查的结果正常,可以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若视力筛查怀疑有问题,需要宝宝3个月后复查,如果复查的结果仍不理想,那么则需要作进一步的眼科专业检查了。

2. 视觉电生理检查

若宝宝2次及以上的视力筛查没有通过时,您的保健医生会帮您联系专业的小儿眼科医生作进一步的眼科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针对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还不会说话以及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宝宝。

l 呵护视力,营养饮食不挑食

造成宝宝眼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有用眼卫生、营养、光线、读写姿势等因素所致。因此,要确保宝宝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除了定期做视力筛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外,还需要饮食营养均衡,不能偏食。饮食越“杂”,越有利于吸收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

蛋白质鱼、肉、奶、蛋中就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所以体内钙的缺乏,易造成视力减退或近视。因此,家长应在宝宝的饮食中适当多添加含钙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类、豆类、食用菌类、干果类及海产品类食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乳制品及蛋黄。锌、铬、硒:微量元素硒、锌、铬有利于改善眼部组织功能,防治视力减退。含锌量较多的食物,如黄豆、燕麦粉、杏仁、紫菜、海带、羊肉、牛排、黄鱼、海蜒、牡蛎、肝、肾、乳类、可可粉、茶叶等;含铬量较多的食物,如黑胡椒、糙米、玉米、小米、粗面粉、红糖、葡萄汁、食用菌类、酵母、牛肉、谷类、肉类、肝类与干酪等;含硒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鱼、贝类、大豆、蘑菇、芦笋、荠菜、胡萝卜等。维生素类:缺乏维生素A、C和B2,不仅角膜易干燥,使晶状体变得混浊,而且严重的还会出现角膜软化。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依靠食物供应,所以应补充含维生素高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奶类、蛋黄、新鲜蔬菜、水果、黄豆及其制品、硬果类、蘑菇、粗粮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