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改变自己
(2025-07-01 10:03:55)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父与子 |
为了孩子,改变自己
文-张贵勇
作为父亲,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给儿子哲哲培养一些好的品质,如自信、独立、勇于冒险、心胸开阔、具有男子汉气概,我不仅在阅读中对他施加积极影响,同时也努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
例如,在闲暇时间,以前的我常常是看一上午或一下午的电影,或者干脆睡得天昏地暗。我也有很突出的“拖延症”,能拖延的稿子肯定不会提前交,一直等到不能再拖下去了才拿起笔。吃完饭,最要紧的是在沙发上静躺,至于刷锅洗碗,大可在下次吃饭前再做。
哲哲出生后,我开始做出改变。我常带哲哲去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等,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和他一起接受艺术的熏陶。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把孩子带到单位时,我会用认真的态度告诉他,工作是一个人的职责所在,不能马虎对待,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适当的时机,我会拿出有我署名的报纸让他看,告诉他这些都是爸爸认真读书、努力工作的结果。
哲哲6岁时,突然变得爱发脾气,而且一发脾气就摔东西。一开始,我没觉得问题有多严重,认为孩子可能是刚上小学有点儿不适应。直至一次,因为我批评他做事不认真,惹得他又噘起小嘴,还随手拿起卷笔刀一扔,差点儿打中我的头。当时我真想揍他一顿。
妻子提醒我,儿子之所以如此发泄情绪跟我有关。跟我有关?他发脾气怎么和我有关?妻子说:“你没发现你发脾气的时候也爱摔东西吗?虽然你摔的都是些结实的东西。儿子看在眼里,可能觉得爸爸生气了摔东西,他也可以效仿。”
静下心来反思,我不得不承认妻子说得对,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哲哲模仿的不是我生气时摔东西的行为,而是宣泄情绪的方式。我性格急躁,时常难以控制情绪,会不自觉地随手摔东西。尽管只有那么几次,也许孩子就记在了心上。
从那以后,我尽力克制自己少发火。控制不住的时候,我就先离开现场,找个地方静一静,转而以合理的方式面对和处理问题。渐渐地,我发现哲哲摔东西的行为变少了,也能做到少发或不乱发脾气。正如教育专家王晓春所言,为了避免自己生气的情绪恶化以及由此伤害孩子,优秀的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值得生气的时候才生气,不应该生气的时候绝不生气。能做到平心静气地说理的家长,才是孩子的榜样。
我越来越发现,孩子学习父母是一种天性或本能。而孩子模仿的,除了父母的言行举止,还包括面对挫折的态度、排遣情绪的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技巧。一旦父母在细节上做到慎之又慎,秉承恰当合理的原则,有板有眼、有条不紊、条分缕析,受益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孩子。父母修炼自己,就是在修炼孩子,父母的好习惯会让自己、也让孩子受用终身。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改变自己比登天还难。其实,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困难确实有,但并非不可克服。
首先,父母不妨先总结自己的缺点,试着改正。如改掉乱放东西的毛病,把每一件物品都放在合适的位置;改掉长时间打游戏或吃零食的习惯,在闲暇时间多看书、多学习;要是吃饭、作息不规律,就按部就班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父母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是孩子最容易习得的。近些年,除万不得已,我很少熬夜,晚上11点前一定入睡,一是精力不如从前,二是不想挥霍身体,更重要的是想给孩子做表率
其次,父母不妨放大自己的优点。如果你爱运动、爱看书、爱音乐,喜欢钻研,喜欢自己组装家居用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好继续坚持下去,也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感觉自己的优点不那么突出,建议为了孩子再奋斗一把,努力培养几个长项。要知道,让孩子服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手绝活儿。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来一次FairPlay(公平竞争)。当你战胜孩子时,孩子势必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父母要身体力行,走在孩子的前面。例如,你想让孩子成为运动高手,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你一定要喜爱篮球,经常带孩子打篮球。虽然你的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投入的热情和时间却是衡量热爱程度的标准。每到周末,我都不会懒散地待在家里,而是经常去附近的高校篮球场打球,两个多小时后满头大汗地回家。为了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闲暇时间我总是捧起本书翻看,并告诉哲哲我看的是什么书,给他讲书中好玩儿的故事。有时候我们还进行阅读比赛,看谁读得细,谁读出了弦外之音,谁又找出了哪些线索、预判对了故事下一步的发展,等等。久而久之,哲哲也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饭后、睡前都会习惯性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看,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中。
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看似要求很高,对父母自身很严苛,殊不知,当你为了下一代重塑自己时,会惊喜于自己的改变。几年来,我就有一种走进新天地的感觉,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