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父母课堂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561
  • 关注人气:1,2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跟孩子讲道理会惹恼他

(2023-04-03 10:53:00)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有问必答

为什么跟孩子讲道理会惹恼他

文-王占郡

【问题描述】

我儿子上初二。上周日晚上他没有做完作业,还嘟囔说今天得熬夜,真是烦死了。我随口说:“早干什么去了?不知道抓紧时间,这样下去成绩不下滑才怪呢!”哪知道他把笔一摔,朝我大吼一通。这孩子太不讲理了,难道我说错了吗

【分析解答】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习惯和孩子讲道理,疏于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由此给亲子关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凭空制造出很多亲子冲突。这位妈妈说的情况就是如此:妈妈只看见孩子“应该早做好作业的时间安排”这个道理,却没有看见孩子因作业完不成需要熬夜的焦躁,以致造成母子间的小冲突。

看见道理看不见情绪为何有害呢?首先,看见情绪就是爱。妈妈没有看见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其次,孩子的情绪被妈妈怼回去,没有得到释放,如何会安心、高效地做作业?

而且,妈妈说的所谓道理孩子难道不明白吗?即使妈妈不说,孩子这次遇到时间安排上的麻烦,下一次自然会调整计划、统筹安排,从中吸取教训。这本来是孩子积累经验的机会,结果妈妈带着嘲讽的味道一评价、一抱怨,孩子就会抵触、防御。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不愿意轻易接受父母的指责,他们本能地认为“我的错胜过你的对”,于是冲突和对抗发生了。妈妈的良苦用心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妈妈在这时看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就会和他共情,说一句“作业还真是挺多的!那怎么办”,或者拍拍他表示理解。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比讲那么多道理好得多。

我们不妨用三层楼模型来形象地表达:一楼是情感,二楼是道理,三楼是成效。很多家庭在处理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问题时,往往习惯于直接上二楼,讲道理、谈是非、看对错,或者进一步上到三楼去看效果、看成绩,很少站在一楼关心和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我在咨询时发现,很多家庭成员长期不知道一楼的存在,他们的情感空间似乎落满了尘埃,锁上了门。

实际上,家庭关系应多在一楼,少上二楼。我可以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

我女儿上初三时有一天起晚了,看见我就抱怨说:“爸爸,都怪你!你也不叫我起床,害得我要迟到了。”我应该如何回应呢?

设闹钟和起床都是女儿自己的事,和我并没有关系。如果我在二楼和三楼思考,就会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女儿埋怨我是不对的:“你不设好闹钟是自己的责任,现在不反思自己,以后怎么进步呢?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你的成绩能不受影响吗?”我这样说显然是有道理的,但女儿听了会觉得舒服吗?她以后还会愿意和我沟通吗?还有,讲完道理女儿就一定愿意去改变吗?万一我怼回去,女儿从此对迟到不在乎怎么办呢?更有甚者,万一女儿从此和我对抗,偏要起得晚呢……可见,在二楼或三楼和孩子讲道理是没有好处的。

因此,我放弃上二楼和三楼,选择停在一楼体会女儿这句话的意思。我似乎听到了女儿隐在背后的情绪上的表达:“爸爸,我要迟到了,心情很糟糕!”于是,我回了一句:“哦,那对不起啊!”这句话是在表达“爸爸知道你很难受”,也就是我看见了女儿的感受。听我说完之后,女儿马上就平静下来,开心地上学去了。

当天晚上,在女儿睡觉前,我走到她旁边眨了眨眼,轻声说:“明天早上,还要不要爸爸向你道歉啊?”女儿明白我是在善意地提醒她设好闹钟,笑着说:“走开走开!”这一问一答,不指责、不埋怨,我们俩心里都暖暖的。

当父母理解并利用好这个三层楼模型,觉察情感和道理的区分,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在一楼关怀和理解孩子,适当加以引导,再加上以身作则,孩子不仅会努力向上,还会动机十足、信心满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