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石屏:“双减”后,家长如何缓解新焦虑

(2022-05-05 09:45:12)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双减后,家长如何缓解新焦虑

——赵石屏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刘园园

赵石屏,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中国教育报》首席家庭教育专家。曾先后主持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9项,获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奖,出版专著《家庭教育原理》《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孩子要上一年级》等。

父母课堂:“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家长因此陷入焦虑和迷茫。您觉得这些焦虑因何而来?

赵石屏:我认为有几点原因。第一,家长担心孩子未来的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这是导致很多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担心如果孩子学习不好,未来在社会竞争和阶层划分中就会处于不利位置。第二,担心双减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孩子的升学竞争力。第三,担心其他孩子抢跑,自家孩子被逐渐淘汰。第四,担心经济负担比以前更重,因为课外集中补习取消,想让孩子提高成绩就要采取费用更高的补习方式。

此外,家长的性格特点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有的家长性格属于易紧张一类,似乎永远都有担心、焦虑的事情,永远处于紧张不安之中。我认识的一位家长就是这样,从孩子上小学起就事无巨细、无不担忧,好不容易孩子顺利考上大学了,又担心孩子能不能找到工作、有没有女生喜欢他,到现在孩子立业成家,也有了孙子,于是又接着为第三代重复着无数的担忧。

父母课堂:是否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缓解或消除家长的这些焦虑呢?

赵石屏:有个关于深圳某小学的调研结果显示:对双减”政策持“很赞同、更焦虑、观望三种态度的家长各占约三分之一,这是双减”获得的积极效果。我认为随着学校继续强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家庭教育逐渐回归到以生活为主体,孩子获得充分的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生活技能培养等,持很赞同意见的家长比例还会增加。家长的焦虑会逐渐缓解。

父母课堂:“双减”在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上为家长减轻负担和焦虑创造了条件,但要想从根源上缓解教育焦虑,也需要家长自身的努力吧?

赵石屏:是的。从家长的角度担起教育责任、优化教育认知、提高教育能力,就能缓解焦虑,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家长对孩子身兼多重责任,不应仅仅体现在关注学业成绩上。如果家长只关注分数,在孩子其他方面的重要发展上就可能是失职的。因为家庭教育涉及人类家庭生活的大部分本质内容,其中包括促进孩子完成社会化、保护孩子免于受伤、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协助孩子解决挫折和冲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父母课堂:“双减”政策之下,家长承担起多重家庭教育责任才有更多可能,才有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优化了家庭环境。

赵石屏:其次,家长须优化教育认知。家长要懂得教育的长期性,克服快餐化。孩子的品德、体质、习惯、兴趣、情绪、自控力等都是慢慢发展的,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尤其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要懂得教育的复杂性,克服简单化。双减是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消除所有的焦虑。家长还要懂得教育需要理智,克服情绪化。家长要清楚教育需要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等。比如孩子做错题,家长应理性地和他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不满。

父母课堂:优化认知能让家长保持教育的稳定感,在缓解焦虑的同时,也不会把压力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

赵石屏:最后,家长须提高三方面教育能力:一是保护孩子的能力。尤其是孩子面临中高考的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征求其意见,保护与尊重他们的发表意见权和参与权。二是因材施教的能力。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靠的是自己的长处。家长通过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识别孩子的长处、兴趣,帮他发挥优势、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也能减轻不少焦虑。三是在不确定环境中把握住确定要素的能力。现在家长有那么多教育焦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而培养孩子的高效学习能力,是一个可以确定和把握的要素,也是有效缓解教育焦虑的重要途径。

父母课堂:当今时代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培养孩子的高效学习能力确实有利于其应对未来的挑战,但具体要如何培养呢?

赵石屏:孩子在每个学业阶段学习能力的生长点不同,家长要根据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

首先,小学低、中年级学习能力的生长点是习惯好、有兴趣、方法对。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只注重分数而没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兴趣,到高年级或中学时孩子的学习就没有可持续性。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情绪化等原因导致孩子厌学,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没有了,就会越学越差。

其次,小学高年级是几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关键期。一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家长要着重培养和保护孩子求异思维的发展,包括允许孩子思考出错,鼓励他在不断试误中找到正确结果。二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这时写作文有困难是很正常的,家长要了解写作的艰苦性,多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三是理解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理解记忆能力一旦形成,孩子愈到高年级就愈显优势。

父母课堂:到了初高中,是不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于小学阶段?

赵石屏:是的。初高中学业难度猛增,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这个阶段需重视课堂效率,寄希望于课后补习是行不通的。对于孩子来说,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和拥有诸如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品质非常重要。

最后,中高考阶段要做理智型而非情绪型家长。面临大考,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紧张,爱之愈深,愈容易失去理性。此时家长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成为情绪型家长。尤其不要成为支配型家长,即控制着孩子什么事都听自己的主张,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最大。关于中高考备考策略,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要理性看待分数背后的东西,也要了解高考的特点,情绪不要随着孩子的成绩过度起伏。只有以理性的态度控制环境而不被环境控制,并控制好自身情绪,尽量减少情绪反应带来的干扰,才能有效缓解焦虑并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父母课堂:感谢您接受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