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颖: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点
(2020-07-01 09:45:57)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本刊专访 |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点
——关颖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在家庭教育和儿童研究方面见长。著有《家庭教育社会学》《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家庭教育是什么——家长学习读本》,主编《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教程》等。
父母课堂:前段时间,我观看了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其中一位演员老爸因其严苛的教育方式受到热议。后来他进行了一番自省,说自己对儿子常常“扮黑脸”,只是想让儿子经历困难,迅速成长。他感叹道:“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感觉自己是个‘不及格爸爸’。”
关颖:当下,许多父母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并不领情,与大人“顶牛”也是司空见惯。这让父母很是烦恼,遇到问题总是束手无策。
父母课堂: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关颖:在我看来,不少父母总是纠结于孩子问题的细枝末节,着力寻找、运用各种解决方法,其实是他们自身缺乏站在更高层面认识问题的视野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以社会学视角研究家庭教育多年,有一个基本主张,就是家庭教育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一个是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素质。
父母课堂:“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这项内容贯穿在我国有关儿童的各项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划之中。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家庭教育工作要以儿童为本。这与您的观点不谋而合。
关颖: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引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这四项权利,基本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父母抚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也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无论他的职业角色多么辉煌、社会地位多高,面对孩子的时候都只是一个父亲或母亲,都必须认真履行对孩子的职责。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取决于父母的素质,而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自然素质指大脑、神经、体力等生理方面的素质,主要通过遗传对孩子产生影响;社会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我所讲的教育素质,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这些内容会对父母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课堂:父母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方向是否正确;教育方式体现教育行为是否科学、适当;教育能力决定教育结果的成败。
关颖:是的。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体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在家庭里,好的素质会给孩子滋养和浸润。
父母课堂:我们重点谈一谈“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这个基本点吧,您是怎样理解它的呢?
关颖:我认为,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应当是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树立的一个核心理念。如果父母漠视儿童权利,不愿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解读、认识、辅助孩子成长的话,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
父母课堂:依据儿童的基本权利,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儿童权利漠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关颖:第一,父母失职,行为失当——侵害孩子的生存权和受保护权。比如监护缺失,忽视孩子生存环境的安全;推脱或放弃抚养监护责任,使孩子面临生存危机;粗暴管教,造成孩子身心受创和行为扭曲。
第二,以成人为本——忽视孩子的发展权。比如成人本位,把孩子当大人;认识偏颇,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不允许失败,把过程当结果;急功近利,把部分当全部。
第三,“亲子一体化”——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比如主观臆断,不屑倾听孩子的心声;自作主张,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过多唠叨,扼杀孩子参与的动力;过多替代,弱化孩子参与的能力。
父母课堂:所以,从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视角分析,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找到症结所在。
关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人,因此父母的教育行为要尊重孩子生存和发展的特点、规律、需求,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以此作为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在制度层面:把儿童权利传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必修课,注重规范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教育,从儿童权利的知识普及入手,强化其保护儿童权利、依法做父母的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问题家庭的社会干预,减少和避免家庭对儿童权益的侵害。
在观念层面:强化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父母以儿童权利为视角,观察分析家庭教育问题。以儿童为本,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去适应父母的教育。以父母为主体,强调其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参与,这是处理亲子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强化家庭保护的基础功能,也有利于发挥对儿童权利的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层面:儿童权利传播重在指导父母自我教育和能力提升。在儿童权利传播中,启发父母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其教育能力提升体现家庭教育指导效果;搭建平台,促进亲子、亲师、家长之间积极互动是必要保障。激发自身的教育潜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谛,才能实现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权利。
总之,引导父母强化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确立这种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家庭教育之“道”,而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术”。现在许多家庭的教育指导是重“术”而不言“道”,家长习惯于寻找和模仿别人的教子方法,自己却总也悟不出教育孩子的真谛。所以“悟道”比“谋术”更为重要,要先悟道、后谋术,以道御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道”者才能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有“术”者才会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正确地做事。“悟道”与“谋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父母课堂:把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站在孩子的立场认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才能走出家教误区,促进孩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