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默:家长要助孩子平稳度过第二反抗期

(2020-06-01 15:18:17)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家长要助孩子平稳度过第二反抗期

——陈默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盛兆琦

陈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总督导。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著有《家有幼儿》《家有小学生》《家有中学生》等。

父母课堂: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一大批家长陷入困惑之中:“为什么亲子间想减少冲突、和平相处变得困难了?”针对青春期易发生的亲子关系问题,您怎么看?

陈默:如果说更年期是“多事之秋”,青春期就是“多事之春”。对于小学生,成长是爬坡;对于中学生,成长则是翻山——从一座山翻越到另一座山,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非常大。一个活泼、多话的小男孩可能变成一个内向、少言的少年,一个大大咧咧的小女孩可能变成一个敏感、多愁的少女。

变化突如其来,家长往往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合适的应对措施,因此亲子间冲突不断。阳性的冲突是吵闹和挣扎;阴性的冲突则是不合作、无动力。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武断地认为孩子有变化就是“变坏”,总想纠正他们的行为,把正常的变化也视为问题,因此破坏了亲子关系。

父母课堂: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孩子走向成人的关键期。此时家长要先将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再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到了青春期,孩子有哪些变化呢?

陈默: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包括: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方面的变化,神经系统、肌肉力量等机能方面的增强,速度、耐力、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等等。此外,身体激素的分泌增多还会带来性器官、性功能的迅速发展,使之逐步走向性成熟。

父母课堂: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引发心理变化。如果家长不愿试着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会很容易引发冲突吧?

陈默:没错。生理变化必然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比如孩子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对异性产生兴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心境的变化。孩子小的时候情绪很简单,即使这会儿不开心,转眼也就忘记了。可是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会显得情绪低落,会经常“无病呻吟”,在家长面前表现得忧郁、心事重重。其实往往没有什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发生,原因可能只是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如果还像小的时候那样“傻乐”,就不像一个大人的样子。

二是情绪容易两极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比如,当他们被欣赏和赞扬时,就会很高兴。这种高兴具有盲目性,会让他盲目乐观,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如果遇到了困难或者遭受打击,甚至稍微遇到阻碍,这种自信的感觉就消失了,像一个气球被戳破了,顿时觉得自己十分糟糕,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家长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三是内心充满了矛盾。首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希望能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交流、相处。其次,他们容易对家长表现出封闭的一面,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说个不停,什么都告诉家长,很多事情都成了“隐私”。比如在日记里写流水账,虽然没有什么大秘密,却会防止家长偷看。若家长不经允许私自进入孩子的房间,极可能导致他们暴怒,觉得个人领域被侵犯。这种封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心理断乳的表现。最后,这个时期的孩子充满了能量。有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特别有成就感;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产生挫败感。

父母课堂: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孩子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内心的矛盾情感太多,所以需要家长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其调整和宣泄。但是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平常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常提醒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孩子总是唱反调、讲歪理,以与家长顶嘴为乐。对此,家长觉得很头疼。

陈默: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稀奇。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当代孩子对权威的认同感并不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多元化。他们的心智成熟度更高,甚至在不少问题上他们比成人了解得更透彻。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难免会引起反抗。

父母课堂:相对于孩子两三岁时的第一反抗期,青春期的叛逆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请问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反抗行为有什么特点?

陈默:青春期的反抗有两种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硬反抗和软反抗。

硬反抗就是逆反行为,即普遍意义上的你说东,他偏说西。只要是家长说的话,孩子就肯定持相反的观点。比如,若家长说“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孩子偏不以为然:我就是不喜欢学习,我就想考个职业学校。有时候,虽然孩子内心也觉得家长的建议是对的,但是嘴上依然不会接受,可以算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软反抗则比较隐蔽,原因是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拥有选择权,这种没有希望的感觉让他们失去动力,于是用放弃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他们轻则表现为没有学习动力,重则表现为不做作业或者不想上学,再严重点儿就是患上各种神经症或抑郁症。

父母课堂:面对孩子的反抗,很多家长选择了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但结果表明,这样的方式非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反而可能进一步激发其逆反心理,导致结果越来越向反方向发展。家长如何做才能助力孩子成长呢?

陈默:家长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正面评价孩子,帮助他们整合好正面的自己。请家长注意:在家庭关系中,不要总是挑剔你的孩子。

第二件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大多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定型。拥有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孩子。

第三件是造就独立的孩子。现在很多孩子选择初中、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结果没几个月又回国了。有的家长会经过一番折腾再把孩子送出去,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因为送出去的是一个不独立的孩子。独立的标志是能进行正确判断和选择,越早让孩子有选择权,就越会促使其尽快独立。家长可以多与孩子商量家中事务,给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鼓励其尽快成长。

父母课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而放开自己的手,并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这才是家长对孩子成熟的爱。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