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六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二·江苏教院5)

标签: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丰家骅老师 |
分类: 吾爱吾师 |
吾爱吾师(六十四)
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二·江苏教院5)
陈 艺 鸣
丰家骅老师
丰家骅老师,60年代初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句容县中,1978年江苏教育学院复建后,从镇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调入。丰老师身材颀长,气质儒雅,谈吐从容,谦虚稳健,举手投足一派学者风范。丰老师教我们中国古代文学,主讲先秦部分的神话、《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虽然只教了一个学期,但是丰老师深厚的功底、丰富的经验、严谨的治学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最明显的感受,是讲授内容高度密集,大致统计了一下,第一学期,除了另一位老师来讲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其余时间里,丰老师讲了神话六篇、《诗经》四十五首、《论语》两篇、《庄子》四篇、《孟子》三篇、《荀子》两篇、《韩非子》一篇、楚辞四篇(含《离骚》全篇)。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特点和意义、历代评价,以及字、词、句、章、篇、集等,讲析交待得全面细致、精当严谨。
丰家骅老师讲授先秦文学所用教材及部分篇目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学得多,也就考得多,期末考试的范围比较大。我自认为不难,故而没花多少时间复习。考完分数出来了,好几个同学带着怀疑和同情的神情问我:怎么只考了七十几分?我还不相信,心想:不至于吧?八十分底线都守不住?于是硬着头皮去找丰老师。丰老师一听我自报家门就笑了:大家都对你的成绩表示惊讶,我查了你入学考试的成绩,基础不错的,再细看试卷,其实很多要点你都有了,只是顺序错杂而已,分数已经调整好了。我一看,75改成了86。这真有点出乎意料啊,我本来只是想看看分数扣在哪儿了,并没有提出要加分,丰老师居然事先主动给我加好了!他这实事求是、友好和善的品性,不由令我感激和敬佩。
到了进修的最后一学期,要写毕业论文了,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丰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很荣幸,丰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在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草稿开始,先后写了四稿,丰老师每一稿都仔细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例如,建议将原来的题目“略论《左传》宫廷政变描写”改为“略论《左传》宫廷政变”,使得论文的视界得到了拓宽和提升。在我保留至今的一、二、三稿的页面上,丰老师的修改及建议的笔迹还清晰可见。
留有丰老师指导意见手迹的毕业论文第一、二、三稿首页
根据丰老师的指导和要求,我反复阅读《左传》原著,爬罗史料,排比史实,剔抉人物、情节和细节,梳理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与大夫之间、大夫与大夫之间等各种复杂关系,参阅其他相关文献,在正式修改论文之前,先制作“《左传》宫廷政变一览表”,将《左传》所记载的八十六次宫廷政变(含未遂),按先后顺序,以时间、(版本)页码、国别、缘由、主导者、主要方式、后果和影响、特点及其他等八个元素为主要内容,排列成表册,共9页,86行。果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此表逐次完善之后,一目了然,对厘清各国各次政变,分门别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左传》宫廷政变一览表第1、2页(共9页)
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及辅助“功课”之后,经丰老师审定认可,我开始以“导语”、“《左传》宫廷政变记录的史学视点”、“《左传》宫廷政变描写的文学价值”、“《左传》宫廷政变的教训和影响”、“结语”等五个部分构件论文框架,多次修改,最后完成撰述。虽然丰老师和我对论文的质量都不太满意,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纯学术文章的写作,在丰老师的指导下,从形成思路、确定论题,到收集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再到厘清思想、构建框架,最后行文修改、完成论述,全过程地经历了各个环节的规范训练,这对我以后的学问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我衷心感谢丰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同时又为耽搁了他太多的宝贵时间而感到不安和歉疚。
1994年,毕业十年后,我接省教委通知到南京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的“汉语”试卷命题工作,在会议定点江苏饭店遇到了丰家骅老师。丰老师此时已担任教院中文系主任,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考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主编,这次就是来负责《中国古代文学》试卷命题的。
丰家骅老师主编的省自考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我赶紧上前,再次自报家门。很高兴,丰老师还记得我。三句话不离本行,问候之余,丰老师立即提及自己主编的《选读》的缺陷,对编辑擅自改动注释而表示不满。呵呵,丰老师已是白发苍苍,可还是那么执着学问,不容瑕疵。正说着,有人招呼他,遂匆匆道别而去。
又过了二十五年,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由“江苏教育学院”更名)的官网上,看到了一张题为“我校举办2019年老同志祝寿会”的照片,丰老师端坐其间,老当益壮,龙马精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江苏教育学院)2019年老同志祝寿会合影,前排右四为丰家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