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二十三)人如其名的邹玉兰老师

(2019-08-11 20:31:48)
标签:

怀念恩师

回忆母校

南通中学

体育

邹玉兰老师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二十三)

人如其名的邹玉兰老师

不愧是体育专业出身,虽然邹玉兰老师今年已八十岁了,但是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却依旧清亮有力、中气十足。尽管由于每届都要教好多个平行班,而且时隔久远,故而对我班几无印象,让我们产生不少遗憾,然而她那亲切熟悉的嗓音,还是油然唤起了我们四十多年前的有关校园操场的美好记忆。

邹老师是如皋白蒲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分配到南通中学任教,直到1999年退休,风风雨雨三十五年光阴,大都是在学校大操场上陪着一届又届的学生度过的。

我们班1971年春季初中入学,1975年夏季高中毕业,在校四年半,体育课老师或许不止一位,但留在记忆里的,似乎也就只有邹老师一人了。朱建铭同学回忆记得邹老师,外地口音,好像是住教工宿舍,是短跑健将。隔壁11班颜怀淮同学(高中并入7班)在《通中,我深爱的学堂和老师》一文中写道:“有不怕晒、声音宏亮的教我们体育的邹玉兰老师”。我的印象是,邹老师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因常年执教于室外而皮肤略显黝黑,却反衬其刚劲健美;讲课用普通话,在我听来,其中略有些南京口音(可能也有如皋乡音吧,但那时我听不出)。邹老师上课认真,教学严格,对学生却很随和。记得一次课上训练做单杠引体向上,邹老师讲清楚动作要领和要求,就让我们轮流上杠练习。我们练了几下,还是掌握不好,就请邹老师示范一下,邹老师笑笑,站着没动。我们以为她是谦虚,再次要求。但是班上最调皮、年纪也最大的刘成同学却最懂事,他拦住了大家,说,不要麻烦邹老师,我们自己多练几遍就行了。过后,他告诉我们:“女的(老师和同学)不好上单杠的”。大伙儿想想,好像也是啊:练单杠只布置给男生,女生到一边球类活动去了。(那时不知道还有高低杠呢。)

回忆起当年,邹老师笑着说:“那个时候,你们也没学到什么。”我说:“是啊!体育课内容主要有两项:打球和跑步。”尽管和现在相比,过于简陋单调,但在当时,体育课却是所有同学的最爱,大操场更是我们的乐园。如果下一节是体育课,那么这一课的后半节必定是在“神游室外”中熬过的;下课铃声犹如大年三十晚上的鞭炮,在炸响声中我们早已迅疾地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在不管三七二十一,放风、发疯般地肆意开心玩它十分钟之后,上课铃响了,再从四面八方气喘吁吁地跑到邹老师跟前排好队,只待听得邹老师一声令下:“今天上课球类活动”,则立刻山呼海啸、欢天喜地——抢球、抢球场,做鸟兽散,各得其乐。一般是男生打篮球,女生玩排球。

跑步就没这么好玩了。在操场上转圈跑比较单调。凌毅同学回忆道:“记得体育老师邹玉兰,印象最深的是带我们跑步去北濠桥,那时北濠桥是两段,桥的两头长满了毛草。”与打球不同,跑步项目是要考试的,可我们并不知道。考试那天,事先没有准备,向往常一样,到了操场,铃响以后,百鸟朝凤般地围在邹老师身边,才得知今天考800米,要围着操场跑好几圈!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长距离跑步考试,而之前根本没有“长跑”的概念和经历。无知者,亦无畏也,脱了上衣,跑吧!不知厉害,上来就拉起腿拼命跑!结果跑到后面几乎瘫倒,呼吸困难,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口腔里泛出的血腥气味。这次考试之后,在邹老师的指导下,竟然慢慢地喜欢上了长跑。我和陈少国、贾乐政、陈洪(还有他弟弟陈涌)等几个同学,经常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去长跑锻炼,从和平桥出发,顺着人民路,到友谊桥,再到北濠桥,沿河边跑回来;后来可以跑狼山一个来回了。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早上实在起不来(尤其是大冬天)而中断了。到了高中,长跑考试升级,考1500米了。因为有了一点锻炼基础,我们几个都顺利通过了。没想到,1982年,在江苏教育学院进修,又必须参加南京高校协作区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考试,其中就有1500米长跑。班上同学都在为过这最难一关做准备而起早锻炼;我则心里有底,概不参和,正常起居。考试那天,轻松过关。回想起来,还真是应当归功于通中时期邹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坚持的锻炼。

吾爱吾师(二十三)人如其名的邹玉兰老师 

1982年开始,邹老师连续被聘参加全省和全国的大型体育竞赛的裁判工作,1983年和1984年还受聘担任国际比赛的裁判。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1989年晋升为南通市第一批体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

邹老师芳名玉兰。据考,玉兰乃著名的早春赏花树种,“鲜而不艳,秀而不媚,莹洁清丽,宛如玉树。”邹老师可谓人如其名。

衷心祝福邹玉兰老师健康长寿,幸福安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