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2019-08-13 08:50:24)
标签:

回忆母校

怀念恩师

南通中学

工宣队

施汉州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二十四)

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施汉州老师

施汉州老师是学校工宣队队长。虽然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是我们在校期间,他一直担任校团委书记,主抓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学生、全校团员、全校团干等各种类型大会上作报告,发号召,传达上级精神,在思想教育和鼓动方面,其作用和影响比一般教师要大得多。

工宣队的全称是“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是“文革”时期产物。1968826日《人民日报》发文,引述毛泽东指示“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都由工宣队(还有“军宣队”、“贫宣队”)进驻领导。南通中学(当时改称“第四中学”)的工宣队,是由南通天生港发电厂派驻的。作为工宣队校一级的领导,一般学生是很少接触的。施汉州队长兼任校团委书记,而我在高一时当选团委委员,经常开会,所以对施队长多少有一些近距离的了解。

施队长正派大气,和蔼可亲。虽是工人身份,却是书卷气浓郁,一副知识分子气质、理论干部模样。受其影响,当时团委内部的理论学习氛围最浓,学马列小组每周活动至少二三次,开展交流、讨论和辩论,在全校团员及其他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学校共青团的具体工作中,施队长也表现出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例如,重视团组织建设,强调积极培养,主动影响,“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但是那时候发展团员特别讲究“政审”,而学校的“外调”力量极其有限,团员发展工作经常因此而拖延。后来,施队长在团委会上作出决定:政审不能马虎,但可以适当简化,——只要发展对象的父母中有一位是党员,其他政审程序就可以视情省略。这样一来,学校的团员发展工作效率提高了,品学兼优的同学放下包袱,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团组织靠拢,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强化。

我们这届在校四年半,团委几次换届,施队长都一直担任团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通中的共青团工作开展地积极主动、活泼热烈,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正能量。相信即使在多年以后,还是会有不少同学能够回忆起这段充满青春激情的校园时光。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左图:1973年12月,通中校团委和红卫兵团部全体成员欢送顾卫兵(前排中)同学招飞入伍合影留念前排右二为团委书记施汉州老师;右图:1974年4月,校团委欢送张燕琴老师回家乡无锡工作,中排左一为施汉州书记

1974年春,我和李荣生同学(高二年级,团委委员)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考察小组赴上海中学、大学观摩学习。施队长是领队,他笑呵呵地对我们说,学生出差,还是第一次吧。一行六人同吃同住同活动,整个活动中,丝毫没有领导和老师的架子,亲切和善,平易近人,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975年初夏,临近毕业,校团委会和红卫兵团的工作重心都是做好思想工作,号召团员和积极分子带头,踊跃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当农民。在团委会上,施队长代表校领导宣布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自愿报名下乡务农的同学,申请入团可以放宽政审等其他条件。当时我班有位同学,因“家庭出身不好”,尽管平时表现积极,也未能入团;这次他主动报名下乡插队,团支部便及时地讨论了他的入团申请;没想到,在表决时,竟以半数同意对半数反对而未获通过。我跟这位同学平时接触较多,对他也比较了解,感到很惋惜。在校团委开会最后审批通过时,我特地提出此例,问施队长能否解决?施队长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认真考虑了一会说:“是可惜了。但是我们团委就是最后把关的,还是要按组织原则办事。请转告这位同学,不要灰心,继续努力。我们相信,他到农村经过锻炼,会很快入团的。”我把施队长的这番话转告给了这位同学。他后来插队在南通市东郊最边远、与南通县交界的一个大队。在那里,他真的很快就入了团;1977年参加高考,考取师范,毕业后成为人民教师;后来调团市委工作,担任了部门领导;后又转岗为政府官员,成为负责经贸工作部门的一把手,先后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区政协常委,最后在区人大常委任上退休。

高中毕业时,校团委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时为1975816日,这是我和施队长最后一次合影。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1975年8月,校团委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团委书记施汉周老师

后来还看到了我们下一届即1976届团委和红卫兵团成员合影,施队长却不在其间,不知是否已经调离通中?据近日看到的当年市委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宣队工作的通知》,可知直到1976年七、八月间,市里还在落实“增加和调整工宣队”以及“配全和增派部分工人教师”的计划和方案,派驻工宣队的,不仅有中小学,还有其他“文教卫”单位。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一年之后,1977年11月6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的请示报告,工宣队、军宣队随即全部撤出学校其活动及存在,皆成历史。

世道沧桑,风云变幻,也不知施汉州老师一向可好?

 

【补记】近日找出了当年毕业下乡插队前夕,四中(通中)团委赠送的笔记本,上面有全体委员的签名。44年前的签名极其珍贵;而施书记的亲笔则更是意外地“颠覆”了我对其姓名的记忆:是“施汉州”,而非“施汉周”。真迹铁证,不容置疑,故谨怀歉意,特改而正之。

吾爱吾师(二十四)正派能干的施汉州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