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2015-11-15 09:37:48)
标签:

山西、万荣、后土祠

旅游

情感

分类: 满世界溜达





今年五月去万荣就是想去看飞云楼,如果有时间去看看后土祠,并没当作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回来后查资料才发现自已太无知了,身为国人忘记了“皇天后土”,很是惭愧。十月份再去万荣,敬访后土庙。


后土祠位于山西万荣县的庙前村的一高崖上,背靠汾河,西临中华的母亲河——黄河。据资料说最早的后土祠在今天的黄河中,随着黄河的摇摆,后土祠先后数次向黄河东岸迁移,数次被冲毁,先人们又一次次将其修复,可见后土娘娘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们看到的后土祠是同治九年(1870年)移建于庙前村北的,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建筑宏伟,结构精巧。


后土祠供奉的是后土皇地祇,又称厚土娘娘。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滋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


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位于正殿之后的秋风楼,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


在汉朝,最初祭天是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祭祖是在甘泉,祭土在汾阴,也就是现在后土祠的地方。但是后来汉朝的皇帝越来越懒,有大臣也认为到汾阴祭祀后土,要“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建议把对后土的祭祀活动改在长安北郊,把祭天的活动改在长安南郊。汉成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暂把祭天和祭地的活动改在长安近郊举行,不再去汾阴祭祀后土了。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汉成帝的母亲看到皇帝久无子嗣,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令,决定恢复皇帝至汾阴祭祀后土的“先帝之制”。皇太后认为汉成帝当初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换在长安南北郊,得罪了皇天后土,失天地之心,天地之神降罪,以致皇帝久无子嗣。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三月,汉成帝率群臣渡黄河,到汾阴祭祀后土。其后,汉成帝又先后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率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这是汉朝皇帝最后一次到汾阴祭祀后土。


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萧墙碑),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此后再无皇帝来过。皇帝不来了,我们来,敬后土,求太平盛世。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因藏有汉武帝的《秋风赋》而得名秋风楼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萧墙碑


汾黄之滨敬后土——访后土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