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内看乐楼——访稷山法王寺

标签:
山西、稷山、法王寺旅游情感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这次去山西的游厉后记,没有按时间的先后去写,而是按个人的喜爱程度去写,法王寺是这次旅行中看到的最破败的庙,但它的乐楼是在山西看到的最漂亮的乐楼之一。
十月六日,天下着雨,山西的空气中也有了一丝清新,心情开朗了许多。按照百度地图的指引,找到了村边的这处小寺,寺门紧闭,寺门口有几个卖东西小贩在山门的廊下躲雨,忙上前问寺能否参观,小贩说交五十元就能进,正准备交钱,看门的老人说每人十元钱,我们两人交了二十元,看起来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法王原为对佛的尊称。后来也称菩萨、阎王叫法王。此外,藏传佛教、日本之某些佛教领袖,也称法王。从陪供“十帅” 的情节看,(十帅,是阎王身边的工作同志。他们分别是“日游、夜游、黄蜂、豹尾、鸟嘴、鱼鳃、无常、牛头、马面、鬼王” 这十位。)稷山法王庙供奉的法王,乃是阎王他老人家。
法王寺在山西稷山县西南2公里南阳村西隅。坐西向东。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建,现存殿宇十八间, 乐楼一座和一个清代补建的三间门楼。在这群古建筑中,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当以乐楼为最。该乐楼,据庙内碑文记载,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 三间见方,三面围廊,上盖十字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结构精巧,制作手法洗炼,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晋南明代舞台,已由内柱分开前后场地,此庭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乐楼古制。庙内明成化七年《创建舞庭记》碑上,刻有庙址全图,保存完好。在乐楼的墙壁上还保留一些壁画,像是清代所作。正殿本名法王殿,悬山式,前檐插廊,斗拱五铺作,补间出斜拱,结构简练。两侧垛殿供九曜、七星,与南侧后土殿皆为元构,形制分悬山、歇山两种,位置不同,结构亦异。
该寺年久失修,一片残凉,当地人也将南面的后土殿修缮一新,修得不论不类,很气愤,想和看门的老人聊聊天,老人耳背,他说的山西话我们也听不懂,只好做罢,带着不舍离去。
希望山西能尽快的进行维护,如不维护,再有几年就看不到乐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