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书法审美能力之我见

(2022-10-20 05:50:45)
标签:

俞黎华

书法评论

分类: 书法研究
                                                    加强书法审美能力之我见 
                                                                                                        俞黎华 

      自觉强化书法审美意识,可以说是现代人书法学习与创作进步的途径。书法怎样才能写得好,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头上训练的经验方法,还要“笔墨当随时代”,反映时代特色,在生活体验感悟中,寻找出新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热方兴未艾,出现了“展厅效应”、“展览书风” 等社会现象。应该说书法热,促进了人们艺术创作的热情和追求,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发现了一些在书法创作方面的年轻人才。但是对于缺乏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初学者,对如何正确理解书法,特别是对于传统书法中道法自然 的理念,基本规则的恪守方面,也暴露了无须讳言的缺失。

加强书法审美能力之我见

      对生活的自觉体验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除了思想上的要求,从艺术上来说,尽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艺术的审美能力。的确又有高低大小之别。书法因为其抽象,需要一定实践体验,所以说书法审美是颇具难度的 。需要长期多方面的艺术磨炼和储备。具体说来,应从与书法紧密相关的几个方面,提升文化修养与审美素质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是提高文化修养。 有一位颇有知名度的书家,抄写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落款云:录李後主诗……应该是李后主词。寥寥几个字,出了两个硬伤,显然不仅仅是笔下误。还有,抄录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 雪》将词中“成吉思汗”误为“成吉思汉”, 暴露了作者文史常识性的欠缺。
      我们再援例,细说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为例。不仅用字平仄谨严,遣词平实艳丽,一句一景,把读者带入画境。其中 黄鹂和翠柳、白鹭和青天颜色的对比;鸣鸟、飞鹭、拂柳、高天(流云)动态及其联想,使眼下的画面丰富鲜活起来。千秋雪、万里船的历史遐思,自然会从门窗里放飞出来的思绪,象天上的白云飞逐相随,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感就会在心中自然生发。相信此时此刻,书法者为情所动并被感染。所以有人将“书法”一词,取其谐音谓之“抒发”,不无道理。自然而发的书写,就不是单纯的抄写,而是融入自己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再创作。文学的功能,是对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追求真善美上,具有巨大的启示性,这也可以视为完整的书法审美,参与其中的创作过程,即共同创作出优美的意境。我们再回头试想,一个连这者首诗,都记不下来,更谈不上被诗情画意所动的人,如何展开艺术的想象,谈何文学的感染力和意境,只能是一种抄写。没有情感的抄写,称不上书法。所以提高文学修养,也是提高书法审美的“他山之石”。
      其次,是培植热爱生活的素心。在人类生活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人们还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美是一生的修行。审美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生活之美在于发现与创造。据说当年北大的学生帮助朱光潜打扫院落时,将一大堆长期保存在墙角的树叶,给清扫出去了,引起朱先生不快。因为那是他雨夜聆听“雨打芭蕉”的“乐器”。北宋的大儒朱熹,不仅是位文豪哲人,还是一位盆景的营造大家。他将燻炉安放在盆景后面,袅袅青烟如江山之雾,营造了“清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的诗情画意,这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的审美结晶。像这样生活中具体的审美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只要是具备了的热爱生活之心。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眼中,但凡“遥看草色近似无”的早春之景,水乡斑驳的粉墙,刚沏上的绿茶,沉浮和热气冉冉的升腾,白瓷盘中青涩的苹果、孩子的涂鸦,爱人的汗颊,深树的鸟鸣,水里的锦鲤,全都是美的。
增强书法欣赏能力,要多加赏析优秀的古今书法精品。书法有一个特点,看久了,就会产生心摹手追的欲望和实践;相反,经常置身粗俗低下的书法环境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水平明显下降,犹如优秀运动员,喜欢和高于自己的对手比赛同样的道理。“眼高手低”,是从艺者的常态,学艺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眼界。手不断追求眼界之中的高标。而在这种追求中,眼界又随之提高开阔,眼界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假如说“眼低手高”,那所谓的高,一定是不知好坏的糟高(糕)。
      欣赏是书法艺术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无论对于书法创作者,还是欣赏者来说,学会欣赏都是一种更上层楼的有效方法。
加强书法审美能力之我见对书法作者而言, 需要在创作中,对相关的优秀作品,进行学习性的欣赏,这种欣赏带有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明确目的。书法艺术规律强调“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借鉴学习,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古今书法家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对前人优良传统的学习,和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欣赏活动还存在于创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将自己作品,与他人相关方面进行对比,对比中容易找出自己的问题,便于改进。在学习过程中,对比是很好的办法。有目的比较与吸收,是借鉴的重要环节,往往比泛泛地学习更有实效。书法圈内有“ 字怕悬”之说,指的是把自己的字挂在墙上,有些问题立马就能彰显出来,或者几天之后,逐步暴露出来,不必动辄拿着书作,请名家去请教。我曾见过有一书法青年,拿自己装裱好的作品给笔者的老师看,先生敷衍几句,事后对我说,哪有拿自己正式作品让人指点的?分明是展示而非请教。这方面启功有自己的经验, 就是把自己的作品挂起来自己检查。发现有问题的字,重写几个,选一个较为满意的贴上,看有没有好的改变。启功又提到向他人请教不够虚心之外的一种现象:说向一些专家请教,难免他们隔靴挠痒,或者人云亦云,反倒使请益者无所适从。所以既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也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己见。徐悲鸿曾有副对联: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就是此情景的表达。
加强书法审美能力,主要是依靠个人从以上方面的自修学习,同时全社会要把书法这个即古老,又高雅书法国粹的审美教育,落实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教育之中,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种层面,通过书法进课堂、进校园、进万家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书法审美能力。
                                                                                      (此文是 我近作《书海楫舟》一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