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2022-09-24 16:46:36)
分类: 济南风情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俞黎华 

最近坐落在济南制锦市小区内的于家桥子,成了网红打卡地。我也跟上热闹,说说我记忆中此地的印象。于家桥子是坐落在生产渠的一座校哦桥,长和宽不过5米的平桥。此桥往南水道,当地居民叫小河沿。济南叫小河沿的地处很多,这里准确的说是生产渠的最南端不足一里的水路。我以“小河沿”冠之。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小河沿的水,清悠悠,情也悠悠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成记面粉厂南面的一段钢筋水泥围墙,至今保留,上面弹痕累累,


生产渠, 发源于五龙潭泉溪,汇成小河由五龙潭迤北,流经彰显街、周公祠街、东流水街、铜元局后街(这些街道现在都汇入制锦市小区),穿过于家桥子,进人造纸东厂、青少宫……最终流入东工商河。

名曰生产渠,是因为东流水街一带,在民国时期,聚集着发电,制药、面粉。染织等用水大户,这条河就成了这些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主要水源。

至于于家桥子的来历,我没有探寻它的来历,依以往的经验,大概是因了当时一家于姓人家住此,或者与于姓捐献建桥而名。至于为么桥名尾缀一个“子”字,这就不能不说是济南方言的特色了。与普通话比较,济南人喜欢在一些名词后面尾缀一个“子”字,比如面条子、眼镜子、老头子等等。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这条小街连接了铜元局前后两条街,现在还在。

小河沿一段河道是明渠,蜿蜒于民居与小街之间,自然少不了河边洗衣洗菜的居民。两岸是土坡,水最深不过一米,河底长长的软软的水草摇曳,水色青绿。此处还有一座小桥,沟通铜元局前、后两街。桥的东面小巷里,有济南供电局的宿舍院,我的张姓同学住在此院。桥的西北面就是著名的成记面粉厂,1966年改为济南挂面厂。这座上个世纪30年代建成的企业,在当时我们心目中,绝对是一座不可小觑的景观:首先是它那5层楼房,顶层水塔为双层设计, 该楼在当时成为济南市区坐标系统的原点。楼南立面有外挂楼梯,造型堪称别致醒目。晴天在千佛山上,成记面粉厂看得非常清楚。该厂南面的一段钢筋水泥围墙至今保留,上面弹痕累累,是战争时期残酷激烈的见证。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于家桥周边墙壁上,还有介绍此地名校的广告

于家桥南面只有河沿东岸能够通行,连接到一条东西走向小街上,可达护城河西岸。这段路我从60年到68年,除了寒暑假,几乎每天都要经过此地。从于家桥子往西300米,就是济南十三中学和历史悠久的制锦市街小学。我在这里读完了中小学,留下了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记忆中的于家桥子及其南面的小河沿
              目下的于家桥子花红柳绿的,真一个乡气

最近我专门到于家桥子走了一趟,但见河岸都用条石修葺的整齐,河两边几家门头都不是原样的小黑大门,特别是河西岸还开了月亮门,建了牌坊。伸到河道上面的树枝上,还挂上鲜红的花伞,周边开了一些小酒馆,可以想象夏天的夜晚,这里会热闹无比,看到这些境况,我反而没觉有些失落,比当年少年时期的此处,似乎缺少了一些质朴自然清凉随意的东西,特别是那时少年的心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