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都盛世多诗稿——魏启后先生诗赏析

(2022-05-09 11:34:30)
分类: 书画评论
名都盛世多诗稿
——魏启后先生诗赏析
俞黎华 
受《魏启后》杂志所邀,要我写一篇关于魏先生诗赏析的文字。说实话,我不太懂诗。不太懂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诗人应该拥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情怀。但又想到依“诗无达诂”之古训,我倒是可以谈谈学习的体会,并乞诗家指正。所以不揣梼昧,就有了这篇文字。为了叙述方便,先将魏老诗作移录于下:
《贺济南诗社成立》
一城杨柳春飞花,十里藕香夏缭绕。
潇洒秋风涨秋泉,寂寥佛祖伴山老。
古来此地有诗豪,几许骚人长醉饱。
我出有车食有鱼,名都盛世多诗稿。
这首古体诗,押平水韵仄声的篠、巧、皓三部,邻韵通押。该诗用词遣句,简易浅白,不需太多注释,直接进入欣赏层面即可。但是,像魏老这种元白体的诗,词语好解,其中的意思却挺有嚼劲。这种嚼劲,却是诗家的思想精神所在,诗家所创造诗的意境,自然是诗的精华内核。对此,我极赞同李競喆在纪念魏老文章中,所表达的她对魏老的认识: 魏老“给与你的绝不是,最终的唯一的的答案,而是调动一些什么,指向一些比喻和象征,引向一种体悟和开智,所用语言浅显平常,有意无意将你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出来,你解与不解全在自己。听他的话,就像理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那么浅近,然而仔细品味,却远远不是表面这层含义,实质的容量并不就在喝水吃饭。而在哪个层面上理解也全在你自己。”有了这种认识的共鸣,我也就放胆直言我的体验和感受了。
这首诗,主题是对济南古今自然景物和人文精神的赞颂。全诗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作解。前四句是对济南四季春柳、夏荷、秋水、冬山代表性景物的赞美,每句一个季节,言简意赅。
第一二句,似乎是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名句的延伸。
首句写漫天飘舞、轻盈自在的济南“市树”的柳絮,那白色的花絮,洋洋洒洒,比地上红花绿叶的春花,更为灵动,且冨诗意。
第二句写的藕香,而不是荷香,李清照在《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
暮》词中“误入藕花深处”也使用了藕花,而不称荷花。藕字可谓诗眼。不仅避开了荷香太多视觉嗅觉的歌咏,开发了舌尖味觉的想往。直抵根植污泥浊水芙蕖的果实——藕的美味。不禁令人联想到,老济南夏天早市上,就是大明湖湖产品的天下:鲜藕,荷叶、莲蓬、荷花,蒲菜、鲤鱼等等,先后不断地从菜场摆上饭桌,成为老济南之夏的家庭美食。魏老是生活在大明湖畔的老济南人,自然对藕香情有独钟,别有情愫。魏老不仅是接地气,而是别具慧眼,另辟新意。
 第三句,“潇洒”一词,显然借鉴了从没来过济南,北宋书法大佬黄庭坚的“济南潇洒似江南”的想象。魏老肯定不会忘记对家乡最有名泉水的歌咏。一个涨字,把秋季丰水期泉池欢快喷涌的盛况,生动勾勒出来。不禁令读者眼前涌现出 “平地涌出白玉壶”那般可人的景象。
第四句所写的是,魏老对济南山的关照。这个“水绕青山”的转换,非常流畅自然。我经常作想,济南水的盛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水的另一半是山,也极其重要。绿水青山相互依存,才是好风水,好风光。而济南恰好地处泰山余脉之北麓,加上特有的可溶性灰岩地质,和南高北低的地形,使济南有了山水之盛。这句除了是以冬季山的静美,应承对比第三句泉水欢快的动美,还隐喻了魏老对佛祖的恋慻。魏老写作此诗的时候,是在刚刚结束了历史上极端时期的1988年,还没能看到20世纪末年,千佛山景区开始的大规模治理,和千佛山、佛慧山佛像石刻的保护修复。 所以“伴山老”,实际上表达的是魏老佛祖与青山共存的美好心愿。 
如果说前四句,是魏老对济南自然美景的的描述,属于诗的启承阶段,那么后四句,则是对济南人文的赞颂,属于诗的转合部分。两种内容的对比结合,使得诗意更加跌宕隽永。那么,我们就进入到诗的后半部分,欣赏一下魏老的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关爱眷恋之情吧:
第五句,颇有当年杜子美置身济南所发出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赞叹!济南真可可谓诗豪的家乡!自从春秋时期谭国(今平陵城一带)《大东》的民歌,赖以《诗经》广为流传,并出现了李清照、辛弃疾(历史罕有的词坛济南“二安”双璧)张养浩,以及李攀龙等词仙诗豪,还吸引了像李白、杜甫、苏轼、曾巩、赵孟頫、元好问、王士禎、蒲松龄等仙圣名家,甚至当代诗人徐志摩,也乘“济南号”飞机,扑向济南这块诗词的热土……
第六句,魏老写了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挥笔吟唱了无数济南美好的人间词话,抒发了“有心长做济南人” 的心怀。“长醉饱”,是秀色可餐、美酒酿诗,一饱眼福、一醉方休陶醉状态的写照。
第七句,紧接着那些英雄豪杰,联想到了自己眼下“出有车,食有鱼,”赶上了好时候的生活,“出有车,食有鱼” 是《战国策 》中,源自孟尝君的门客孟谖,得到了车鱼的礼遇。后来又用作受到器重。魏老在这里,现实状况和典故含义两层意思都有。魏老对济南、山东乃至全国的书画艺术,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他对生活的需求是微不足道的。魏老曾经亲自对我说,过去老年人大都是冬天冻死的,因为老年人畏寒,居处没有取暖设施。并说暖气是个好东西!魏老这个话,我记到现在。并且深有体会。
第八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的点睛合拢之笔。历史悠久,文风炙盛,诗豪叠出,名家辈涌,青山丽水,山水清音的大好济南,怎能不在这古老而清新的文化沃土上,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新的名家名篇呢!
魏老的期盼中,对家乡使用了“名都”一个爱称。我想他是在提醒后人:济南不仅仅是个泉城,而是被泉水及泉水文化浸泡滋养过的古今济南人的诗心如泉之清,文思如泉之涌,是有灵气,有内涵,有影响名副其实的“诗城”。是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周永年创办的“藉书园”,就诞生在五龙潭畔。济南可谓是典型的一座“书香之城”。以千佛山为代表的南部群山,是佛教文化艺术丰厚的宝库,也是泉城之水的重要源头。 而且是绿水和白云,上下缭绕着青山的一座“山城” 。济南拥有了泉城、山城、诗城的美誉,难道不是一座历史的“名都”吗。如果魏老九霄天堂闻之 ,我想老人家定会含笑称允 。                             
草于2022年4月28日
定稿2022年5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