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后院的龙猫 ——宫崎骏笔下的舞台

标签:
动画宫崎骏奇幻文学现实主义 |
【宫崎骏的暗号】
“我最迷漫画的时候,也正是我准备入学考试的时候。这个年龄阶段看似自由,其实有很多的地方受到压抑;既要读书,又对异性有强烈的憧憬。于是,想要发泄的青少年便会想要‘拥有自己的世界’——一个连父母也不知道,只为我所拥有的天地。而动画变成了此世界的一环……我相信,创作动画的原点就在此。”——宫崎骏在访谈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触到宫崎骏的动画,恰恰也是高三。某个周六从寄宿制高中出来,在校旁黑魆魆的小音像店淘到了《千与千寻》的盗版碟。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至此,我的生活可以被划分为“前宫崎骏时代”和“后宫崎骏时代”。不管高三的题海多么脑残,早恋多么被指指戳戳,未来多么不可知,我知道并且确定的是,每个周末有两个小时里,可以遁到另一个世界——一个看似不存在、感觉却更加真实的世界。
当从那个“失落的世界”清醒过来时,心又变得柔软、现实又值得去生活了……直到下一个周末。
也就在那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动画无可替代的力量。
在“后宫崎骏时代”,我相信只要拿起电话拨通了面包店的号码,就有穿着黑衣、脑袋上跳跃着红蝴蝶结、骑着刷子的小魔女飞到窗口来收快递;下班等公车的十字街头的暮色里,拐角那抹蹦跳的亮光有可能来自龙猫公车的车灯;出游飞机上瞥见窗外的云山,会把鼻子压到冰凉的双层窗弦上窥探里面有没有漂浮的雷帕托;公园里听到华尔兹,会暗暗期待身后突然有一双手带着腾空飞起,踩着拍子飞越晴空;工作餐坐在顶着黑眼圈喝着功能饮料的中年上班族旁边,偷瞄着他会不会突然变身成肚皮圆滚滚的狸猫落荒逃去……
我也由此将身边的人划分为两种:分享着以上暗号的同类,和“你在胡说什么呀”的局外人。
【搭建真实可信的异想世界】
引起暗号党们强烈共鸣的,除了积极生动的主人公、特色鲜明的配角(甚至反角)之外,还有导演搭建的真实可信的舞台。
如果说好的故事是美酒,那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如容器——没有容器,故事就流散了一地;只有粗劣的容器,则酒香湮没;最好的境界,则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交相呼应。
在看《龙猫》的过程中,我们都在小月和小米遇见龙猫的刹那屏住了呼吸、在看见龙猫公车时雀跃;可是同样不能忘怀的,还有昭和年代、五月乡间的景色。
勘太一家在水田里面插秧的模样,会让南方的我突然想起:“啊,小时候确实看见过这样种水稻的啊”。小月给爸爸的实验室打电话,那种听筒话筒分离、需要接线员为你转接的座机,也是昭和时代的真实还原。小月跑着去找走丢的小米,身后的夕阳穿过竹林,一丝一缕的光线,恰是被竹叶捋过的阳光特有的纤长——你不会将它误以为北方针叶林那种没有遮蔽的光线……这所有不动神色的背景,其实恰恰最见功夫。
该片的美术指导男鹿和雄,为了画好路边的野草,甚至特意搬来一堆泥土种在工作室的花盆内,静静地等它里面长出自然的杂草来。什么叫做业界良心啊!
我曾经非常困惑:动画既然是最能超越现实制约的创作形式,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哼哧哼哧地描摹日常呢?
我就是愿意让我的异想世界里太阳永不落山,树木四季常绿,主角各种开挂永远打不死——凭什么不呢?反正导演的画笔就是上帝创世纪的7天。
【现实主义的幻想】
这里先让我荡开一笔,说说虚构型故事的分类。
与有可能实现的科幻故事相对的,是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奇幻故事。最简单的例子,前者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的潜艇就在后世成了现实;而后者《哈利波特》中的9又3/4站台就是你撞破脑袋也过不去的。
在奇幻故事里,又可以继续细分成以完全虚构的异世界为背景的high fantasy,和现实生活中交织着魔幻异物质的low fantasy。前者有以架空的“中洲”为舞台的《魔戒》系列;后者有发生在英国乡下的《纳尼亚传奇》系列。
通过high/low fantasy的框架来看吉卜力工作室的所有影片,可以画出以下的图表:
1.high fantasy: 风之谷,天空之城,红猪,幽灵公主,地海传奇,哈尔的移动城堡
2.low fantasy: 龙猫,千与千寻,小魔女宅急便,猫的报恩,平成狸合战,悬崖上的金鱼姬,辉夜姬(还没看,通过片花猜的)
3.完全写实的:回忆点点滴滴,萤火虫之墓,邻居家的山田君,听海浪涛,梦幻街少女,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起风了
你会发现,就算是动画这种看似天马行空的媒介,吉卜力工作室的选材里完全写实的故事有7个,现实交织魔幻的low fantasy7个,完全架空的high fantasy居然只有6个。
相比“导演就是上帝所以我可以随便开挂”的轻松又豪爽,宫崎骏在访谈提到:“动画虽然是个‘虚构’的世界,但我主张它的中心思想不能脱离‘现实主义’。就算是虚构的世界,总要有东西能与现实世界链接,换句话说,就算是编造出来的,也总让看的人心生‘原来也有这样的世界’之感。”于是他慢条斯理地描摹一个有逻辑的异想世界。斤斤计较甚至到了“那个世界里的道路不会再延伸到别处去了,那扇窗也只会出现在房屋的某个地方,而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周遭……若是有一座小丘,上去会望见什么?于是你亲自爬了上去,发现:‘啊!原来那里有个湖!’”——《故事构成与场景设定》
【偷渡一个理念】
那为什么“现实主义”对他而言这么重要呢?
我想,是因为宫崎骏对动画抱有了宏大的期待——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动画,去相信神秘的存在,继而带着柔软的心来看待世界。
“万物有灵”的理念(龙猫),“独立成长”的理念(小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与自然共生”的理念(风之谷,幽灵公主),“不论什么战争都是可憎”的理念(哈尔的移动城堡,起风了)……这些都是包裹在精彩故事里面的内核。
而要让人不光大嚼香甜的巧克力也吞下中间包裹的药丸,首先得让观众在看故事的时候能够产生代入感。如果观众一看动画,就产生“哎,这也太假了,完全瞎掰嘛!”的排异反应,你又怎么能够期待他将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来体会导演的苦心呢?
而要产生代入感,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描摹亲切和日常。简单点说,重现真实的小细节是导演的瞒天过海的伎俩:先用力构造一个日常化的场景,偷偷地把故事的发生地伪装成一个“熟悉”偷渡到观众的心里,让人觉得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这时候再让非日常的故事突然登场,观众就能够接受了。
我们看见搬家时小月和小米满屋子疯跑的兴奋,就像看见了3岁时搬家兴冲冲拎着一张小红板凳的自己;看见小米在院子里抓蝌蚪的场景,就回想起小学放学后在江边捞小鱼的小伙伴;看见故作蛮横的勘太把伞强塞给姐妹俩,就鲜活地想起和同桌小男生画三八线的打斗……有了这些日常,才让每个观众都暗暗期待,说不定自家的后院,就有一只龙猫呢。
2014.3.16-3.20
卢纯青
P.S.参考书目:《出发点》《宫崎骏的暗号》《The Art of My Neighbor Totoro》强烈推荐!照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