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掌门小传
(2012-08-08 12:26:41)
标签:
父母在不远游平等丰富杂谈 |
分类: 借你我的眼 |
自从荣升风陵师太,我们家领导自然的被尊称为太上掌门。时间忽忽的到了6月底,太上掌门表示要来考察一下峨眉派的纽约分部。
卢巨侠不愧是千古一侠,仗着太极拳神功护体,坐了15个小时的飞机居然腰不酸腿不痛,还把位子让给黄女侠睡了个东倒西歪。及至我周四下班去纽瓦克机场接到两人,气色都相当不错。
卢巨侠
1.卢巨侠潜心研究道家多年,几乎到了“无欲则刚”的化境,但是我知道他也有罩门:瓷器!以厨艺自负的他绝对不能容忍一套平庸的餐具,看见我家缺碗少碟的厨房简直就热血沸腾了。逛Chelsea Market见一厨具店,一头就钻了进去,研究半天后表示不屑:“美国的瓷器又粗又重又贵,是按斤两算钱的么?”
2.到了纽约的第二天,决定展示一下纽约的精华——中央公园。6月的中央公园绿意葱绒鸟语花香的,卢巨侠看见一松鼠跳过,沉吟道:“嗯,松鼠肉很好吃。”;划个小船看见晒太阳的乌龟无数、游水天鹅一家,卢巨侠又琢磨:“鳖汤很补人,哦对了,家里还浸着笋干,老鸭笋干汤最好了。”……一天公园逛下来,卢巨侠已经列出菜单一本,记有:葱爆野兔肉,笋干老鸭(天鹅)汤,烤乳鸽,人参龟鳖汤,爆炒松鼠肉……真是上天入地、一网打尽啊!和中央公园的人畜相安充满了违和感。
以后我们家可以彻底告别买菜了:蔬菜在阳台上种,肉嘛更简单了,每周末上中央公园打猎去啦。还可以编个菜谱,就叫《舌尖上的中央公园》。
3.傍晚懒得做饭,用打汁机做了一杯蓝莓香蕉奶昔,因为蓝莓的缘故,卖相黑乎乎的。还有家里带过来的核桃芝麻粉也是黑乎乎的。卢巨侠说:“今晚就吃巫婆汤和迷魂散吧。”
4.上班前,给卢巨侠推荐了余华的《活着》。下班回家和他探讨读书心得,卢巨侠说:“写得真好,爸爸看得流了好多眼泪。”黄女侠在旁边插嘴:“你爸爸心很软,有时候坐那里看电视,看着看着就没声音了,一看肯定是他在流眼泪。”貌似和巨侠平日的威仪很不符啊。晚上吃饭,卢巨侠招呼我多吃:“来来,福贵他们想吃都吃不上的饭啊。”
5.身为电脑盲,卢巨侠表示了与时俱进的积极愿望。我于是给他买了一个iPad3。出门前就看见他正襟危坐在书房里对着他的iPad。下班回来,但见他衣冠不整的斜靠在沙发上,仍然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的iPad。正为他的学习精神而感动,他招呼我:“青儿过来,你看爸爸已经升级成2级棋手啦!”
黄女侠说:“这下我算是理解了,难怪我那些学生打游戏要上瘾的呀。”
6.大清早带太上掌门去Riverside Park锻炼,看见一大家子天鹅也出来晨练。下午闲在家里无事,让黄女侠坐床上,脚放我膝盖上,我坐沙发上给她抹大红色的指甲油。卢巨侠在一旁看了几眼,说:“你妈妈的大脚拇指那么大,其他那么小,像早上我们看见的那个鹅妈妈带一群小孩。” 抹完了妈妈大红指甲穿上蓝色凉鞋,卢巨侠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瞄了一眼说:“好看,你妈妈的大脚都变精致了!”
黄女侠
1.我和黄女侠霸占着沙发两头看书,卢巨侠在书房里用iPad走象棋(电脑还经常自动发出“吃”“吃”的声音)。琢磨着要茶,又谁都不想动,遂向卢巨侠殷勤相问:“喝茶吧?”卢巨侠说:“好,那你去泡来!”黄女侠答:“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2.黄女侠的适应能力特别好,迅速的热爱上了简洁的穿衣风格和丰富的指甲油颜色。然而她的一颗珍爱肤色远离阳光的亚洲女性之心一直不可动摇——出门一定要打伞。我说:“你看大街上哪有人打伞的?你也要入乡随俗嘛!”黄女侠理直气壮:“我的皮肤又没有入乡随俗的变白!”窃以为她说得很有道理……
3.黄女侠看不惯美国的另外一点,就是竟然没有人晒衣服!她忿忿不平的看着我家朝南的大阳台充满了阳光,说:“美国人就是浪费,不利用太阳能要用什么烘干机!”我试图用“公共区域的美观”与之理论。她勉强放弃了在阳台上拉晒衣绳的计划,架了两张板凳在窗台下,辩解道:“这总是我自己家里的空间了吧。”我词穷。事实上我也在“节约能源”和“公共区域的整洁”这两个重要性排序上心存怀疑。看见一则报道,说如果全世界的人口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至少需要4个地球才能支持。
4.这次考察期颇长,黄女侠头顶长出了些白发。于是买了一个欧莱雅暖栗色的染发剂,下了班一边看《来自虞美人之坡》一边给她染发。弄了一个多小时再洗完吹干,黄女侠表示:“又软又有光泽,比理发店染得还好。”我每过半个小时就走过去,摸摸她的头得意地说:“来!低头给我看看!”随后几天,我们横扫了曼哈顿所有CVS的货架,买够了足一年同款染发剂给她带回国……
5.我看见一则微博“17年前... 跟他结发33年的爱妻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他。70岁的老人心碎的在他的农场里种下6000棵橡树。拼成了这个巨大的指向他爱妻故乡的爱心。这个秘密一直保存了很多年...直到最近才被人从热气球上发现... ”被感动的不行,招呼黄女侠看。黄女侠看了看说:“嗯,橡树很值钱的。”
6.带黄女侠去中央公园看纽约交响乐团的露天音乐会。两个多小时的表演过程中悄无一声,临走时大家把垃圾分门别类收拾的一干二净。黄女侠很被震撼:“纽约的文化生活真是丰富!你看这么好的音乐会,就免费给大家看,这样受到熏陶,人会坏到哪里去呢?”她也终于让纽约取代了芝加哥成为了她的最爱。
7.如果说有什么瞬间让我怀疑黄女侠是不是我亲妈,那必须是她看《非诚勿扰》的时候,而且还看得非常投入!我很想不明白,抱着钻研的精神陪她看了一集,更加不理解了。只好问她看点到底在哪里。她说:“哎呀就是看个轻松嘛。”消费一群人的拜金浅薄无知,怎么能让人轻松呢?不仅如此,她还每每怂恿:“你应该去非诚勿扰嘛。”我基本已经出离愤怒了,这简直是个节操问题好不好?且不说相亲这种形式直接挑战了我的底线,忽略形式不谈,一个参加/收看《非常勿扰》的人和我的target audiance怎么可能有重合呢?在我的鼓励下,黄女侠终于换台看起了<The Good Wife>,看完了整3季,跟我吹嘘:“我听力都提高了,全能听懂哟。”
父母在不远游?
以前看见一个帖子,大意是说,按照你现在的年龄,就算每年回家两次,也只能见你的父母100次而已。
我看了就特别的焦虑。
按照这个逻辑,在国外念书/工作的同学,就算每年的休假都攒着回国,撑死了也只有1年1次而已,那么岂不是这辈子只能见父母50面了?莫非真的必须是“父母在,不远游”?
可是我想起了以前在人大念本科的时候,也就是每年寒暑假回一趟家。同时还觉得随时能膜拜太上掌门,回家了总编织各种理由逃出来旅个游什么的。真正相聚的时间里面基本就是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已。
反而是出国后,因为存在时差和距离,还总想着对太上掌门早请示晚汇报的。同时仗着一个太平洋让太上掌门鞭长莫及,所以能够更加自如的交流一些离经叛道的真实想法。这会不会反而是更好的一种相处模式呢?
中国式的对父母好,往往停留在“孝顺”。而孝顺的题眼,往往又局限在单向的“顺从”上面。不管爸妈说什么,都是对的;就算不赞同,做子女的最多也就腹诽一下。
可是我觉得,这其实是你对父母没有信心的表现。你不相信他们1.能够在智力上和你沟通;2.具有了解真理的强烈愿望。简化的说,就是你一觉得父母傻二觉得父母懒。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insult不是吗?远比顶嘴较真严重的多呢。
起码在我的价值体系里,平等是压倒(伪)顺从的一大幸福感来源。
刨去沟通交流不谈,更多人担心的恐怕还是父母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我想问,你让他们尝试了吗?你花精力为他们在国外的日子制造快乐了吗?你想办法让他们一点一点融入了吗?主观臆测父母的排斥,根源还是在于,不相信父母的适应能力和对新文化拥有强烈的好奇心。
而丰富,在我看来,是压倒稳定的幸福构成要素。
身远了但心近了,离乡了但丰富了,不也挺好的?
201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