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咕咚》中的“大家”“大伙”

(2018-08-02 08:49:00)
分类: 教学札记


方德佺

研读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时,我发现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大家”和“大伙”。这两个词语都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课文中指动物)。既然意思相同,又在同一篇课文中,为什么一会儿用“大家”一会儿用“大伙”呢?

在统编本教材中,“大家”一词最早出现在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一课中,并在此后多次出现;“大伙”一词却是在本课中第一次出现。当作为近义词的“大伙”与“大家”第一次出现在同一篇课文中时,就有引导学习的必要了。我们先看看这两个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

1.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2.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3.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4.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5.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6.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先从所指称对象上看。在句1、句2中出现的是“大家”一词,所指称的对象有细微不同。句1中的“大家”出现在小猴子喊话中,指的是山林中所有的动物伙伴,不涉及具体指称;句2中的“大家”是指跟在兔子后面的其他动物,包括大象和野牛,但不包括兔子自己。36句中用的是“大伙”一词,联系具体语境,其所指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句3中的“大伙”指的是上文中出现的、已经跑起来的动物,包括兔子、小猴、狐狸、山羊、小鹿等,但不包括大象和野牛;句4中、5句的“大伙”与3句中的“大伙”所指相同;句6中的“大伙”是指当时在湖边的所有动物,包括大象和野牛。

再从“大家”和“大伙”出现的语境来看。句1、句2中,“大家”出现暗含有两种情形:一是所指对象还没有出现或者不确定时,如句1中,小猴子喊话时并不知道山林里当时有哪些动物在里面,也不知道对方能不能听见他的话;二是出现对举的情形,即“某人”“某些人”不包括在“大家”之中。在这两种情况下,适宜用“大家”而不宜用“大伙”。从36句看,“大伙”一般指已经出现在周围的人,根据具体语境,有包括自己(句3、句6中的泛指)和不包括自己(句4、句5中的特指)两种情况。不管哪种情况,“大伙”都可以换成“大家”,只不过细细比较起来,“大伙”的口语色彩稍微浓一些。《咕咚》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因此“大伙”用得比较多。

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体会两个词在指称对象和语境上的区别,还可以适当拓展。如可以把两个词语合起来形成“大家伙”与“大家”“大伙”比较。这些都是为了训练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提升语言敏感性和语用能力。

(此文发表于《语言文字报》2018.0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