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01 卷首 

听贾老师谈备课 杨文华   1
02
人物
{
封面人物}单元整体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指导路径与策略     周秀萍4
03 
教坛新秀 

以“九宫格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周建红9
04 
论坛 
{
百家讲坛
聊聊听课与评课     李家栋12
阅读教学的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罗昆霞15
05 
随笔 

与编者对话要关注内在联系
  ——从统编教材读好长句子”“读好短句的联系说起  方德佺

分类: 教学札记


方德佺

曾经不止一次读到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对古诗《泊船瓜洲》诗眼的把握和教学处理的表述,虽然心向往之,但一直没有读到具体的课例。近日读到了孙双金老师在《我的好课观》中的表述:“我教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就紧扣‘诗眼’——‘还’字来组织教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明诗人‘靠家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诗人‘离家久,更

分类: 教学论文

用好“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方德佺

翻开一本统编本教材,大家会发现在介绍完课文作者之后,往往还有一句说明—

分类: 教学札记

 

方德佺

《咕咚》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

分类: 教学札记


方德佺

研读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时,我发现课文中

分类: 教学札记


——兼评李旭东老师《松鼠》教学中的一个细节

方德佺

 

分类: 咬文嚼字


方德佺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年第

标签:

转载

   教学中我们发现一种奇怪

标签:

佛学

分类: 咬文嚼字

方德佺

一篇谈白居易《池上》用字之妙的文章最后总结时说:“一首看似内容简单、语言平直的小诗,因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读后令人忍禁不俊,浮想联翩。我们不禁感叹,白居易不愧为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4.06)

文章的最后一句把白居易归入“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应该是错误的说法。

历史上一般把742年到820年看作是中唐,从820年到907年看作是晚唐。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看上去他在中唐生活了48年,在晚唐生活了26年,或许正是这26年上述文章作者才把白居易归入“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但既然是从“唐代诗歌”这个特定的立场出发,就不能单从历史年代的角度去看,而必须按文学史上的相应划分来确定,这才更符合一个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翻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版),在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中第六章至第九章是介绍中唐文学的,其第七章是“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在文学史上能以专章介绍足见白居易确实在唐代诗人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不仅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诗歌合为事而

标签:

名师

黄金

决心

好奇心

时间

分类: 教学论文

鲁迅笔下的“看瓜刺猹”

方德佺 王青云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节选出来后仍是非常精美的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文章两次写了 “看瓜刺猹”,这是一般作者都会忌讳的事,但经过鲁迅先生的艺术处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次充满魅力的转身——从故事讲述到画面描述。

    “看瓜刺猹”原本是少年时代闰土给“我”讲述的亲身经历:晚上和大人一起管西瓜,在月光下,听到猹咬瓜的声音,便捏着钢叉去刺猹,但猹不是远远地逃走,而是向人奔过来,反从胯下窜了。三十年后,当“我”回到故乡,一听到母亲提及“闰土的名字,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这图画就是课文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段优美的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样的变化在“我”的心目中历时三十年才得以完成,因而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空间。

“看瓜刺猹”在闰土给“我”讲述的故事中,起因是“管西瓜

个人资料
方德佺
方德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159
  • 关注人气:1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