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翁秘史——读埃勒里·奎因《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2022-08-13 20:49:43)
标签:

读书

美国

侦探小说

推理

埃勒里·奎因

分类: 读书笔记

时光荏苒,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的“悲剧系列”到了第四部,系列前两部中著名的退休戏剧演员哲瑞·雷恩(Drury Lane)侦探故事中的两位官方搭档,检察官已然高升,警察萨姆(Sam)则在退休之后开了家侦探社,并利用自己曾经的警方关系获得便利。而萨姆的女儿在本系列第三部《Z的悲剧》(The Tragedy of Z)中从外国归来,父女二人与雷恩再次形成一个三人组合。

由于对《Z的悲剧》普遍评价不高,所以我跳了过去,直接读这最后一案。

 

故事讲述一个有着一部花花绿绿的大胡子的神秘人拜访萨姆的侦探事务所,要求保管一封拥有价值百万的线索的信,并称只有当自己每月20日不再联系萨姆,警官才能在雷恩在场的情况下拆信查看。接着萨姆就遭遇了一连串怪异事件,十七个进入博物馆的教师队伍中多出两个人,博物馆门卫不见踪影,展览的珍本书籍被盗后,窃贼竟在原处放上更珍贵的版本,新任馆长身份成谜,某位藏书家若隐若现……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事关著名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隐藏了三百多年的秘密。

 

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的两位表兄弟的写作生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最为推理小说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都是第一阶段的产物,作品以严密而质朴的逻辑推理取胜,水平很高。在第一阶段末期,奎因的小说开始被搬上荧幕,创作生涯第二阶段的奎因就开始注意将作品迎合光影效果,可惜效果不甚理想。第三阶段不在于小说创作,而在于兄弟二人在侦探小说事业——包括杂志、广播、出版——上的大获成功,期间一人去世。第四阶段功成名就,且仅剩一人,作品不多。

实际上,从五部“国名系列”之后开启的“悲剧系列”中,就可以看到奎因在写作风格上的转变,对人物的刻画有所加强,也更突出故事矛盾的冲突和情节的戏剧性,而在这第四部中尤为明显,显然比之前的作品更加适合以视觉方式呈现。

书中这些戏剧性的元素,数百年前秘密的线索、身份的谜题、群龙夺宝的交锋等等,无不是影视之道。

 

故事中的侦探雷恩原本是一位知名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在失聪后以职业生涯积累的巨额财富建造了一座哈姆雷特山庄,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并发展出了探案的兴趣。

他对莎士比亚作品极度熟悉和热爱,常常在生活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对莎士比亚的生平也有很深研究。在本书中,这个事关莎士比亚的惊天秘密自然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电影《霸王别姬》中有句话说“不疯魔不成活”,我们可以想象出将一生都奉献给莎士比亚的雷恩先生对莎翁的感情,正是这深厚的感情指引他做出故事最后的选择。

然而他始终是矛盾的,或者说,作者没有把角色性格中的冲突进行很好地协调,这就使得作者在作品十分出色之外,笔下的侦探却大名不彰。

 

这个故事是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副标题是一五九九年的悲剧。这一套悲剧系列在封皮上总是印着大大的字母,之前的XYZ的悲剧都是如此,而本书的封面上却不是“1599”的字样,而是一个“D”,何也?因为这部小说实际上就是“D的悲剧”,是哲瑞(Drury)作为侦探过度涉入案情后的悲剧。

范·达因(S. S. Van Dine)关于侦探小说写作的二十条准则虽非金科玉律,却也自有其道理,可以基本保证读者有一个较好的阅读体验。侦探在侦探小说中就应该是一个局外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案件中的一个角色,否则读者的安全感会大大降低。

要么严密的逻辑导致故事平铺直叙,要么强烈的矛盾冲淡推理的缜密性。取舍之道,无外乎“失之得之”。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一五九九年的悲剧》(Drury Lane's Last CaseThe Tragedy of 1599),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或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著,林淑琴译,新星出版社20171月出版。)

 

 

2022813星期六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