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 
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在野外拍摄到濒危的华南虎,由当地部门公之于众,但照片的真伪却引起全国范围的争议。一时间,媒体网络铺天盖地,议论如潮,网上甚至还形成了“打虎派”和“挺虎派”,争吵得面红耳赤,如痴如醉。近日,国家林业局终于出来表态,称判断虎照真假不属于其职责范围,他们关心的是华南虎是否存在。至此,争论似乎该告一段落了。 但政府权威部门宣布中立,却使“打虎派”感到沮丧,于是便有人指责有关部门自毁公信力,也有人哀叹这次争论依然是一个无言的结局。但我却为何觉得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各方都得到了一个想要的结果。 按说偌大的中国,找不出一个专家来判断照片的真伪,这没有谁会相信。问题是到了这时候,虎照的真伪其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国公众都在关注此事。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公众对华南虎的关注,表明了我们社会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也是全社会生态意识明显提高的表现。”陕西林业厅副厅长称:“虎照真伪之争已经历时近两月,这样争议的时间建国以来也不多见,其影响可谓空前。”当地县经贸局长则称:“如果有虎,我们将申请保护区,除带来建设资金,还能带来大批游客。” 发现已经濒危的动物,林业部门可以向国家申请更多财政预算,组织人力寻找华南虎;当地政府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件大好事。即使虎照是作假,谁又能说镇坪就一定没有华南虎?至于争议背后的制度性思考,比如政府部门是否缺乏权力监督和纠错机制,也不会产生太坏的结果,至多不过是一次成功的发展炒作罢了,负责官员绝对丢不了乌纱帽。反对者呢?也完全可以继续穷追猛打,反正无论结果如何,都正如主流媒体所说:社会对华南虎的关注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是的,我们已经吃饱了饭,开始关心动物的生存了。这岂不是进步?围绕着虎照的真伪,质疑者想要弄清真相。在过去的四十多天里,无数网民主动参与和积极追问,质疑政府部门的信息,虽然真相还付之阙如,但对真相的追求欲却得到了极大满足。公众的行为少有地得到媒体一致表扬,称这是在行使公众的表达权和知情权,是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甚至决策过程,而“以公众参与的巨大激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一个信息日趋多元化、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必须学会容纳多种声音。” 这话一点没错。我甚至认为,如能就此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提高政府公信力,这未尝不是一件华南虎做的好事。但是,要说这次虎照事件的讨论是在发出多种声音,甚至是公众在参与决策过程,我觉得未免有点言过其辞。因为判断虎照的真假其实并不难,这个真相的结果也并不可怕,当地政府部门或许还希望话题能继续下去,希望网民真相不至,努力不止。毕竟这不是在追问矿难黑窖,也不是在质疑非典假药,更不是在讨论贫富分化,其真相也不会事关民族的生存和希望。 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关心华南虎的真伪,有当然很好,没有我们还得照样生活,我关心的是这样的讨论会不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结果,比如公众对真相的追问,能否从此成为一种不受压制的权利。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真相,甚至包括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如果真相总是不能透明,人们就会感到生活在谎言之中,社会就会缺乏互信,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凸现。 我们的社会还有许多更为紧迫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华南虎事件的真相,而对其他更重要的真相闭口不谈,那么这次公众表现出来的对真相的群体激情,就不过是一次华南虎所引发的嘉年华狂欢罢了。 | 
前一篇:2007年新生入学寄语
										后一篇:灾难中最宝贵的是尊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