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 余自昔负笈东来,尔后为人师,忽忽二十有馀年矣。每观世人趋时之变,俯首侮食,立心无义而奉将无同,未始不有所感焉。今新生入校,贤弟子嘱余以寄语,敢不受命,因缀其词曰:人生之俯仰于世,亦犹白驹过隙,长存者其惟宇宙之绝对意义乎。故治中国文化者,盖将守伧僧旧义,鄙王戎新觉。外来思想,可作他山之石;本土文化,当具理解之情。慕哈佛之求真,脱俗谛而就胜谛;遵南大之求实,学为己而非为人。唯秉此自由之理性,去桎梏而立言。所以闳中肆外,薪尽火传,虽有涯随无涯,亦足以托性命于永在,留精神于无竟。然则无长无少,吾人之所存,文化之所存也。此古今读书治学之大境界,而吾与子之所共勉。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日景凯旋谨识 自注: 心无义,《世说新语·假谲》: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谋曰:用旧义往江东,恐不办得食,便共立心无义。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后有伧人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无义那可立? 将无同,《晋书·阮瞻传》:戎问(瞻)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世人谓之三语掾。按将无同即同义。 按:此两条典故盖指曲学阿世辈。 求真求实句,哈佛校训为“求真”,南京大学校训有“求实”二字,故用之。 俗谛胜谛句,佛教语,此处俗谛指人类各种主义思想,胜谛指真理。 吾人之所存句,德国作家托玛斯·曼流亡国外时,人问其德国文化何存?答曰:我在哪儿,德国文化就在哪儿。 | 
前一篇:谁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后一篇:“华南虎”真伪的嘉年华狂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