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情境体育之“野趣”运动

(2013-11-15 08:51:30)
标签:

教育

分类: 幼儿体育

让童年闪烁生命的跃动

——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情境体育之“野趣”运动

一、“情境体育”和“混龄运动”的由来。

(一)、基于对理念和模式的移植与借鉴

曾经有很多同行问我:什么是情境体育?为什么叫情境体育?的确,“情境”这个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从“情境教育”到“情境学习”等各种理论学说。而我们之所称之为“情境体育”,就是我们在体育课程架构与实施的摸索中,对“情境教育”和“情境学习”等理论理解认同后的移植借鉴,以期望构建一个真正以“儿童的游戏”为基本活动,即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又体现其最核心的强身健体功能的幼儿园体育模式。

混龄区域运动也并非是我园的首创之举,在一份2005年关于上海市体育特色幼儿园的调查报告中,当年上海市33所体育特色幼儿园中有30所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采用的就是混龄或混班的模式进行。而我们是从2010年上半年才开始进行尝试开展。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是在不断的研究摸索和完善优化中。

作为园所和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的是在《纲要》和《指南》精神引领下,对适切的理念和活动模式进行着园本化的探究和优化,从而不断在研究和完善中建构形成适合本园的课程架构与模式。

    (二)、基于我们的理念主张与学习理解

园所文化的核心目标:【让】每颗星星都闪光!一个“让”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出我园对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本质的思考和追寻。正如福禄贝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将培养具有自由、自觉、自决精神和创造性的人作为其宗旨,我们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健康活泼、博闻知礼,善思乐行”的儿童,而其最基本的特质是具有自由、自主、平等的精神解放。

对幼儿园体育的理解与认识:从各类学前教育理论学派,到《规程》、《纲要》、《指南》等纲领性文件中,无一不指出,幼儿园体育与中小学体育有所不同,更应该一种大体育的概念。我们认为:幼儿园体育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对个人的成全,对人性的尊重。

1)幼儿园体育是儿童积极的生理性释放;

2)幼儿园体育是儿童鲜活的、生动的、直接的生命体验;

3)幼儿园体育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二、基于理念下的行动和研究

2010年,我园班级规模达到13个班级,在园幼儿500多人,原有的班集体为单位的体育活动组织模式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各类体育活动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后,最终,我们选择了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模式。自2010年上半年开始尝试至今,我们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一个级组混班到现在的全园混龄。我们在尝试中研究儿童,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目前以“野趣”为外显特质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模式。

(一)“情境体育”的构成

序号

版块内容

时间安排

组织形式

1

情境体育教学

每周一次

班级为单位

2

混龄区域活动

每天一小时

全园

2

专项体育活动

每学期

班级、级组、全园

(二)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主要从“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人: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所面对的人群主要为三类:孩子、教师、家长。

(1)孩子;

    核心价值一:善待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孩子会玩吗?

当然会,答案是肯定的,玩是天性,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传统体育活动组织模式往往比较倾向于行为控制,侧重于规章制度和幼儿服从,注重活动秩序,从而使活动带有强烈的规训色彩。尽管共同的学习生活需要有和谐的秩序,需要有一种纪律来维护和约束。但幼儿园体育活动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儿童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束缚幼儿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使他们享受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况且并不是有秩序的活动,就一定有了好的效果。善待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孩子一个自由的游戏权利,我们就能够充分的领略到天性张扬所呈现出来的“野性”与“童趣”。

孩子怎么玩?

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当幼儿有好动的天性和能力的时候,幼儿才愿意游戏——我要玩。当幼儿主动参与时,不仅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潜能,积极地吸收游戏情景中信息、主动地适应情景,而且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我们的口号是:走,外面玩去!我们的规则: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玩任何东西。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因为有了活动的自由,不仅自主性得到提升,更激发了创造性。如器械的多种玩法与搭配,活动中发展与挑战共存,自由与规则共建。

(2)教师;

核心价值二: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和整体性。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孩子平等对话者、沟通者、引导者、互动者、意义的共建者。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差异和个性,允许孩子作多种选择和创造。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从控制和维持走向引导和激励,从幼儿服从走向幼儿参与。

策略一:做有玩性的教师。我们共同的角色——“玩伴”,只有在感同身受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快乐之处,才能更好的发现孩子的需要,所以我们希望我们老师要有“玩性”,“玩性”体现“野趣”。

策略二:三类角色的分工。

合作者:游戏的参与者、支持者。

观察者:发现孩子,理解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独特性,为教师整体性评价孩子提供事实依据。

案例:胸牌的使用——让观察具体到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维护者:保育与秩序。

3)家长:理解而认同支持。

家园定位——合作伙伴,家长对混龄体育活动的理解和认同往往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度的沟通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必要前提。

沟通策略:照片与视频,直观的呈现孩子的“能”与“会”,剖析行为背后“真呵护”,放心从放手开始!

总而言之,“人”是混龄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而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解放内在的思想与观念,解放外在的束缚与阻碍。

2、事:

(1)园所的事:

    做好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把握价值与方向,提供保障与支持。

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时间与环节安排(分冬令与夏令两类)

    时间

内容

形式

备注

15分钟

操节+集体舞

班级为单位、集体

情绪调动、热身

40分钟

区域运动

自主选择、混龄

 

10分钟

整理放松

自主+班集体

放松身心

关于时间的安排与调控:时间的整合主要是基于原有模式中的组织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因此进行了板块整合。而作为低结构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孩子多进行低强度、高密度的体育锻炼或游戏活动。因此,在运动负荷上我们主要通过孩子的自主调控与集体调节的方式进行。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可以自主安排是否需要休息,同时,用音乐作为活动节奏的控制信号贯穿全场进行集体性调节。在休息的时间段,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游戏项目等。

活动内容的安排:由原来的标准化,统一化走向儿童化、多样化,固定项目与自发游戏并存。动静交替,有张有弛。

(2)教师的事:

从全园、全员的角度做好执行,学科组、保健室、年级组直至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负责范畴与职责要求,边实践边优化。

教师的关注:孩子喜欢做的事;经典玩法和动作;安全的关注……

(3)孩子需要知道的事:

  关于游戏:他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器械;知道户外活动中不同音乐时要做的事情。

 关于生活:知道班级物品摆放的固定地点,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穿脱衣物并放到指定地点;知道饮水、入厕的地方,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穿合适的服装与鞋子参加活动,每天塞好垫背巾。

 关于规则:以不影响别人为一切活动的前提;在任何区域或玩任何器械都要有序等待,轮流参加;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

3、物:保障问题。

原则:自然、野趣

策略一:因地制宜,凸显野趣的场地器械:大草坪、大树秋千、攀爬架等;力求户外场地对孩子全开放,无死角,充分满足全园孩子活动的需求,任何一处都是孩子运动游戏的天地。将操场、运动场变成孩子的游戏场。

器械收放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保安师傅的“呵护”之心

策略二:因人而异,凸显野趣的区域设置:

    

三、课程实施的感悟

今天,幼儿体育的目标已不在仅仅局限在增强幼儿的体能、体质,而更注重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今天,幼儿体育研究的视角已经变得更加多元,我们需要不断拓宽改善的思路。我们的尝试还仅仅处在刚起步阶段,仅仅只是给了孩子一个自由运动和游戏的权利,而对于如何更好的把握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如何更好的完善教师的专业行为和评价方式都还处于未完善阶段,这也将更加促使我们努力的去学习和探索。

    用马鞍山二中汪正贵校长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次的交流:现在的教育需要重新发现人,重新找回已失落的教育的温度。今天的交流,我们的观点并不是要立意于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而是要吸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实际,依据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妥善处理好课程创新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从而去真正的发现儿童,了解儿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