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浦百年 • 如果徐志摩那一天走津浦线……

(2011-11-03 22:13:06)
标签:

津浦铁路

徐志摩

历史

文化

分类: 火车记忆

    中国铁路大事记载:1909年(宣统元年)1月2日,津浦铁路南段(浦口至韩庄运河桥段383.4公里)动工修建。1911年10月竣工,11月在运河桥接轨。此时,津浦铁路黄河泺口大桥尚未建成,12月黄河南北分别通车。

    新华社麾下的南京《现代快报》,10月31日推出6个版面的发现周刊,聚焦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追溯津浦铁路历时半个世纪的艰难酝酿修建过程,实地考察建筑遗存,采访沿线的铁路职工和专家,披露百年铁路带不走的家事国事。现将有关文章转摘如下,籍此纪念津浦铁路南段建成通车100周年。

 

 

如果徐志摩那一天走津浦线……

 

 

现代快报主笔 见习记者 郑文静   快报记者 王凡

  

    津浦线上火车碾过铁轨的轰隆声,已经响彻百年。数不清的列车载着乘客和货物南来北往,每一次过往,也许都有一个故事。

    风花雪月,国恨家仇,几多温情,几许忧伤……如今,那些轰轰烈烈的历史在身后渐渐淡去,但那些曾经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真实故事,却并未走远。

  

友人曾劝徐志摩坐火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诗人徐志摩是津浦线上的常客。正是他曲折的情感生活,让他频繁乘坐火车往返北平和上海间,与铁路产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

    那时的徐志摩在北平教书,却经常负债,原因是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开支太大。他多次请求陆小曼移居北平遭拒,只得奔波于两地之间,仅1931年春夏半年内就往返8次之多。

    徐志摩乘坐的是津浦铁路上海—北平列车,那时火车时速只有三四十公里。晚上7点15从北平上车,第三天下午6点才能到沪。除了耗费时间外,车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旧时列车分为三等,三等车22.5元,二等车45元,一等车67.5元。为节省路费,他一直不忘寻找免费机票。

    1931年11月19日晚,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有一个讲座,徐志摩答应届时从上海赶来听演讲。18日凌晨,徐志摩早早乘车赶到南京,晚上住在同窗好友何竞武家里。第二天一大早,他怀揣着航空公司送给他作营销宣传的免费机票,准备搭乘邮政班机“济南号”飞往北京。

    上午8时,飞机从南京准时起飞。10点多降落在徐州机场,徐志摩突然感到头痛欲裂。有史料显示,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有徐州的朋友挽留徐志摩在徐州住一夜,第二天再乘火车去北平。但徐志摩想坚持一下赶到北平,如约去听林徽因的演讲。10分钟后,飞机再次起飞,在临近济南的上空时,忽遇漫天大雾,飞机撞上了山头……坠毁地点就在津浦铁路党家庄车站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诗成了他短暂人生的写照。如果那天,他像往常一样乘坐津浦铁路列车的话,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轰动民国的劫车案

  

    1923年,津浦铁路上曾发生过一起轰动国内外的劫车案,被当时的媒体渲染成了民国第一案。

那是1923年5月6日凌晨两点半,在津浦铁路上临城站至沙沟站间,一截铁轨被拆,导致一列往北行的火车出轨倾覆。共有中外旅客69人被绑票,其中外国旅客39人。

    这消息一公布,各国公使怕伤及侨民生命,坚决反对使用武力,天天催迫北洋政府想办法。最终经过多次谈判,历时37天,全部游客才被释放。劫车头子孙美瑶的“山东建国自治军”被收编为“山东新编旅”。

    历史上关于这次劫车的真相版本很多,众说纷纭。一是“劫匪”的性质,是农民起义还是土匪啸聚。二是劫车本身,是爱国行动还是土匪行为。旧时的看法认为是“匪”,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认为是“义”,莫衷一是。1997年,枣庄山亭区委、区政府在抱犊崮景区立山东建国自治军碑,给予了肯定。

  

火车等人不是传说

 

    津浦线上还发生过火车等人的感人故事。1965年9月15日清晨,贾汪—徐州的513次列车在津浦线上行驶着。列车眼看就要开进茅村车站了,司机周树扬发现茅村站外铁道旁边的小道上有4名妇女抬着一副担架床,床上躺着病人。她们一边向车站方向小跑,一边还不停地向老周招手。她们是赶车到徐州看病去的。

    列车在茅村只停7分钟,可她们现在距离车站还有一公里多的路,怎么也难以赶上这趟车了。病人会不会因为赶不上车而发生意外?老周想,列车晚点咱可以赶,为了抢救病人,就破例来个“火车等人”。当时,距离徐州还有11公里。

    列车在茅村车站刚刚停稳,老周就立即跳下机车,找到值班站长介绍了情况。值班站长听说后,马上表示支持。老周一直等到把病人抬上车,才鸣笛开车,这时列车已晚点3分钟。为了保证列车正点,副司机邰理信、司炉吴俊亮两个小伙子更是干劲倍增,一个劲地往炉膛里填煤。当列车迎着朝阳驶进徐州站的时候,没想到还早点了两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