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
(2024-06-06 10:25:53)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布带来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革。音乐教师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面对社会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其中的“大单元教学”是众多音乐教师进行的教学方式有效探索。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 大单元教学
【正文】“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整体框架“单元”为基础进行的教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可以按照书本规划的每个单元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单元的限制,进行知识的整合,甚至跳出教材,增加适当的课程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提升、优化。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这意味着小学音乐教师正从教师注重单方面的音乐输出,从思考教师怎么教,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
一、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
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如“听、齐唱”并不能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这需求长久的时间积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奥妙。有时候往往学生在一瞬间就能体会,但这“一瞬间”需要学生厚积薄发。
1.2教学手段单一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比较常见的就是按照课本就是顺序授课,课本翻到哪,教师就讲到哪。这样做教师确实能够完成课标规定的任务,但是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而且也没有教师对于教材的思考以及了解,会损害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及兴趣。音乐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认为音乐是枯燥无味的,更不要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3音乐学科不被重视
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提升,音乐学科往往被轻视,尤其在期中、期末的时间节点,音乐课堂往往会被其他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进行挤占。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而学生长此以往也会形成“音乐没有主课重要”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学生音乐的学习,也不符合现在的素质教育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提出的要求,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权力。
2.1深入了解教材 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自己对于教材拥有深刻了解,熟悉每一节的设置原因,能够将节与节之间进行归纳,或者将同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的概括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根据自己的整体了解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师确定完整体框架,教学步骤依次是初步感知、深入理解、拓展提高和回顾总结,之后在进行任务细分的时候,每一节都要根据这样的目标进行设计。“大单元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上更加的严密,更有体系。在音乐学习的时候,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在学的时候是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草原赞歌》《美丽的喀纳斯湖》《银色的桦树林》等这几首表现充满律动的祖国的大好风景的歌曲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初步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并且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切实的感受祖国的大美风光,并且可以和语文学科进行联系,询问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给你印象深刻描写祖国风景的文章,让学生来分享一下。这样的做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初步感知,联系语文学科也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在语文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这种情感带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学生的体会会更加丰富,也会理解到音乐学习也是充满内涵的。之后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音律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带给学生的感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是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在学生学习之后会领悟到祖国的大好山河之美,教师要能够“趁热打铁”,播放其他的相关的歌曲,比如是在其他年极段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也能够将以往学习过的音乐篇章进行回顾复习。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结合了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思想,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好处,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运用其中的一些方式,像“知识迁移”“归纳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2结合生活情景进行体验教学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核心素养要求使用大单元教学时,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便于学生对于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之余,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课外生活,学生在课外的生活中往往获得了很多了情感体验,教师如果能够重视并且发现这一点,将音乐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会促进学生日常进行音乐情感体验。让学生改变以往对于音乐的错误看法,认为音乐是枯燥、是唱唱的学科,转变为音乐来源于生活,在音乐中可以发现生活,在生活也可以发现音乐,音乐是人们对于生活的高度总结以及升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田野在召唤》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去过田野,并且说一说田野上有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之后学生对于“田野”的认识更加深刻。之后教师进行歌曲的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韵律以及节奏,在吟诵中体会田野的美好之处。之后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到田野上进行感悟,通过实际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让学生感悟田野的风光美,田野带给人的放松、愉悦的情感,这样的自我感悟之后学生对于歌曲的体悟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通常学生生活的地方是钢筋水泥,而且在上课之后学生多半是在是在家中,或者小区,对于田野这种城市难以接触的地方学生很少去,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洞察学生的生活,在音乐课中注意学生的实际的情感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将会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认为音乐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可以带来其他学科难以带来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扩展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学生心目中种下一颗音乐学习的种子。
2.3充分运用多媒体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因为学生是在这个时代成长的,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教学方式跟随时代的发展,善于结合现在的产物进行教学。多媒体出现在各个学校当中,既然能够普及,就说明了多媒体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教师要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小学是学生初步系统的接触到音乐学习的阶段,在面对各方的压力之下,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对于音乐学习的正确态度,认识到音乐是充满温度以及乐趣的。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音乐学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延申,借助各大平台以及软件制作音乐微课,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以及艺术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教师在进行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百鸟朝凤》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选取相关的对于百鸟朝凤介绍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乐曲进行初步感知。不采用教师直接介绍的形式,是因为教师直接口头叙述,学生由于对于这首乐曲并没有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进行比较枯燥的照本宣科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不集中,学生也不会认真聆听。视频由于是声画的结合,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进行百鸟朝凤的学习,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听的时候听到了几种鸟虫鸣叫的声音,自己模仿一些,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学生分享完成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相关的解答,像在视频的演奏时,视频下方根据演奏的节奏顺序的出现相关的鸟虫类型,让学生对于乐曲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乐曲的高深之处,能够融合鸟虫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音乐素养的综合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能够进行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对于大单元教学拥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运用。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融合多媒体、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设置,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超伦.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探寻[J].艺术评鉴,2022(22):105-108.
[2]程元元.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J].学园,2022,15(34):16-18.
[3]王顺馨.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J].新智慧,2022(20):71-73.
前一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