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和谢稚柳哥俩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http://s5/mw690/0028EhvDgy6EuPNiQzaf4&690
张大千1941年-1943年期间,耗费二年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的洞窟编号工作,详细研究了每个洞窟的年代,壁画的尺幅和名称,记录的文字达到20万字,另外,完成276幅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其中,183幅临摹壁画由家人在解放后交由成都四川博物院代为保存,62幅临摹画带到台湾,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
http://s5/mw690/0028EhvDgy6EuQ5xTyk74&690
但是,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在张大千1983年逝世前,都未曾能寻觅到张大千20万字的大著,当时和后来被广为流传的《敦煌石室记》,是张大千唯一的一部大著,居然在张大千逝世以后的两年,才由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编著者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书名为《张大千先
生遗著漠高窟记》(该书未曾有大陆版本)。
http://s11/mw690/0028EhvDgy6EuPRvCmC8a&690
http://s15/mw690/0028EhvDgy6EuPUi0sS0e&690
http://s8/mw690/0028EhvDgy6EuPW4suz77&690
http://s3/mw690/0028EhvDgy6EuQ1Wlqy02&690
1985年台湾出版《张大千先生遗著漠高窟记》
张大千是我国留下故事最多的画家之一,一个一个难以破解的谜耐人寻味,在这个故事里,不得不要提到我国另一位大书画家,大鉴定家谢稚柳先生,他是张大千的一位挚友,张大千亲热的叫他柳弟,确实,张大千是先和他的哥哥谢玉岺成为挚友,张大千1941年年中到敦煌半年后,多次邀请谢稚柳赴敦煌帮助他整理和研究敦煌石窟的相关资料,谢稚柳请辞了中央大学艺术系的教授工作,如约赶赴敦煌,并遵嘱在敦煌一年多的时间内根据张大千的洞窟编号,逐一进行记录和研究窟内的每一幅壁画和彩塑的尺寸、构图、艺术流派和朝代风格。1943年年中,结束了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谢稚柳和张大千结伴回到四川,张大千回到成都昭觉寺继续整理和完成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谢稚柳则回到重庆,遵张大千所嘱,整理和誊写20万字的《敦煌石室记》。至此,故事发展非常顺利。
http://s15/mw690/0028EhvDgy6EuQchzAi8e&690
张大千和谢稚柳1942年在敦煌莫高窟(网络图片)
http://s16/mw690/0028EhvDgy6EuR0HDgX3f&690
张大千和谢稚柳(右一)(网络图片)
http://s4/mw690/0028EhvDgy6EuR54WIPd3&690
书画大师谢稚柳(网络图片)
偶然发现的张大千1944年在成都的日记也证实了这一点。1944年3月6日张大千的日记中写道:“十二日(3月6日)今日为三嫂生日,事多,尧未设供。午后君墨来。又得稚柳书云石室记即将抄毕。”这段话中的“……柳书云石室记即将抄毕”。可以解读为谢稚柳写信给张大千,告知《敦煌石室记》即将整理和誊写完毕,张大千大喜,并且写进了日记中。
http://s2/mw690/0028EhvDgy6EuQdNQt321&690
张大千1944年在成都的日记(网络图片)
谢稚柳不负张大千的期望,把整理和誊写完毕的完稿送到张大千手上,还代张大千写了自序,张大千随即进行了批阅,后人,曾经看到这本书的书稿,在整齐的抄录稿上有张大千批阅的字体。张大千把批阅后的稿子,送还给了谢稚柳。
但是,至此,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第一,张大千并没有把批阅后的稿子100%地还给谢稚柳,他抽走了莫高窟第101窟-150窟的稿子。第二,张大千对谢稚柳说,“不准备出版这本书了。”
这件事的发生并没有影响到他俩的友情,1948年期间,他们俩共居上海,共绘画作。从表面上看故事到此已经风平浪静,没想到1949年2月,谢稚柳以个人名义出版了《敦煌石窟记》,共43页文字并配12幅画。表面上的风平浪静,终究掩盖不了实际上的惊涛骇浪。
http://s9/mw690/0028EhvDgy6EuQjBXEQd8&690
张大千画谢稚柳题词(网络图片)
http://s2/bmiddle/0028EhvDgy6EuQAy7Kx91&690
谢稚柳画张大千题词(网络图片)
根据谢稚柳写的《敦煌石窟记》,本人有几点想法:
1.《敦煌石窟记》除了提到书中的石窟编号是采用张大千编号,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出现“张大千”一个字,这是违反常理的。
2.《敦煌石窟记》应该首先介绍他是受张大千之邀,前往敦煌并遵张大千之嘱整理和研究敦煌石窟的相关资料。
3.1948年谢稚柳和张大千一起作画,共居上海时,已经知道张大千“不准备出版这本书了”,所以,谢稚柳也不便问张大千要回莫高窟第101窟-150窟的稿子,对自己仍然希望出版此书的愿望也就只能避讳不提,作为小弟的谢稚柳对大哥还是敬畏三分的。
4.张大千抽走莫高窟第101窟-150窟的稿子,是大哥对小弟的一种约束,张大千认为“我不想出版了,我也不能让你出版”,这是张大千严厉的家长作风的表现,作为小弟的谢稚柳生气在心,也只能一个“忍”字。
1949年12月底张大千永远地离开了大陆,而谢稚柳选择留了下来,俩人的友谊一度暂时中断,但是,已经成为我国著名书画大师的谢稚柳,在1955年又将原有敦煌研究书稿进一步深化,出版了《敦煌艺术叙录》,共499页配42幅画,只是由于被张大千抽掉了第101窟-150窟的稿子,谢稚柳只能全凭记忆来补写这一空缺,写得很单调和空洞。
http://s9/bmiddle/0028EhvDgy6EuQSh8Aoc8&690
http://s8/mw690/0028EhvDgy6EuR9TcULa7&690
1955年谢稚柳署名出版《敦煌艺术叙录》
为了解释俩人这个过结,张大千始终保持沉默,而谢稚柳在1988年12月底,在广州日报载文“我在敦煌”中解释这件事。1992年谢稚柳应太平洋基金邀请访问台北,又被新闻记者提起此事,那时,谢老已经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作了解释,但是,还是解释不清楚。作为小弟的他,当听说张大千也出了《漠高窟记》时,大感惊讶,脱口而出说了“张大千那会有这个东西!”(注),同时,不得不佩服大哥惊人的记忆能力和为人的醇厚,当张大千得知谢稚柳在大陆已经出版了类似的书籍后,他至死绝不再在台湾出版这本书了,即便这部巨作他已经撰稿完毕(大师去世二年后台北故宫博物馆根据手稿为他整理出版了《漠高窟记》。
不过,这件事的缘由是张大千骤然变卦“不准备出版这本书了”这句话惹的祸,到底张大千为何“不准备出版这本书了”,是至今为止无法解开的谜。
注:详见2013年11月2日台湾出版身前张大千挚友黄天才《张大千的后半生》244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