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敦煌壁画的数字化进程

(2013-11-21 10:40:00)
标签:

敦煌壁画

数字化

加快进程

文化

分类: 张大千

                                 关注敦煌壁画的数字化进程

    

    中国拥有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现在已经把麦积山石窟和龟茲石窟群统统列入敦煌石窟的范畴,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世界壁画领域盛开的一朵奇葩。但是,千百年来的传承是否将会毁于一旦?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的确是一个令人担忧和困惑的问题,敦煌壁画长期处在大西北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年复一年处于接连不断的旅游参观人群之中,湿度,温度和大气的污染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今天的敦煌壁画和70年前张大千临摹时的敦煌壁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墙体的酥软程度加剧,壁画的颜色褪色甚至变色。

 

http://s5/mw690/0028EhvDgy6EocdQAJK54&690

正在修补变酥的墙体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敦煌莫高窟一直面临着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之间的矛盾,此前,亦有媒体报道,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洛杉矶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莫高窟最大游客承载量是3000人次/天。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2012年十一黄金周长假期间,莫高窟最高接待量达到18660人次/天。游客只能在洞窟前先听讲解员简单介绍洞窟的基本情况,然后进洞看一两分钟,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等候。究竟如何在有限的保护之下,实现最大的传播?如何在异地实现身临其境的传播效果?

 

http://s13/mw690/0028EhvDgy6Eociy6BKcc&690

变色和褪色的敦煌壁画
    

 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导的敦煌文物研究院和全国各地、国外关注保护敦煌壁画的科研机构、美术学院通力合作,终于创出一条保护敦煌壁画的路子,即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

数字化,本人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工作进程,整理出来以共飨之。

 

(一)敦煌壁画的两维数字化:

     微软公司为敦煌莫高窟量身定制了十亿级像素“飞天号”数字相机系统,机身像21寸电视机,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软件的自动拼接功能和焦点合成技术,这些让“飞天号”能够用一幅照片就拍摄一个完整的中型佛龛。在“飞天号”使用之前,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只能拍摄15张照片,使用“飞天号” 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中型佛龛的采集工作,而完成一张9平方米壁画的采集工作仅需要十几分钟。使用先进的数码设备,大大加快了敦煌石窟的数码拍摄进程,不久将面世新的“敦煌壁画数字艺术馆”,观众可用足够的时间参观和学习这些精美的敦煌壁画,如此,百年以后看到的壁画效果和目前的效果完全一致,这种将图像用数码喷绘技术打印而成的敦煌壁画被称为“两维数字化”。

 

http://s8/mw690/0028EhvDgy6Eocoxi6zd7&690

http://s16/mw690/0028EhvDgy6EocpEQs76f&690

 微软公司为敦煌莫高窟量身定制了十亿级像素“飞天号”数字相机系统

 

(二)敦煌壁画的两维半数字化:

 

  (1)先用高精度数码相机采集壁画图像,再把打印出来的成品裱贴到三维洞窟木模墙体和天棚上,就模拟了敦煌石窟内的场景,配上仿制的彩塑佛像,或立佛,或卧佛,就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做法称为敦煌壁画的“两维半数字化”,在这方面敦煌研究所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做了尝试。

 

 

http://s10/bmiddle/0028EhvDgy6EocrKxn3d9&690

http://s11/mw690/0028EhvDgy6EoctbEJYba&690

“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模拟敦煌石窟展示

 

 

  (2) 2011年末,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12人组成的科研团队,跨越4500公里,前往地处新疆龟兹洞窟,首次将3D复制技术用于复原龟兹壁画,在上海青浦的印刷集团的仓库内复原新疆龟兹洞窟中的一个洞窟,尺寸、造型、色彩都必须分毫不差。被“克隆”完成的一个龟兹洞窟,将再次运回新疆供当地常年展出。

 http://s8/mw690/0028EhvDgy6EocujWf557&690

http://s11/mw690/0028EhvDgy6Eocvoa389a&690

http://s16/mw690/0028EhvDgy6EocwimPdaf&690

“克隆”完成的一个龟兹洞窟

(三)敦煌壁画的三维数字化:

   (1)2011年12月24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创园区举办“绘动敦煌”大展,把《阿弥陀净土经变》制作成原尺寸3D动画。画中的舞者、乐师、神、佛与吉祥动物,会随着音乐有不同的表情动作呈现。运用MOCAP动态捕捉摄影技术,更具立体感,人物表情、动作栩栩如生,令观众坠入时空隧道、穿越千年时空。

    动画开始,只见一面斑驳的石泥墙,灰泥一片片剥落,此时笙竹妙乐扬起,胡旋舞者曼妙起舞,天宫乐器不鼓自鸣……原来,在斑驳石墙后方,隐藏了阿弥陀佛道场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原本只是静态的敦煌石窟壁画,透过当代数码科技,让画中一百五十九个人物“动”了起来,令人看得目不转睛,重现这幅初唐完成的《阿弥陀净土经变》原有的热闹风华。

    这次展览结合美国、大陆的跨国制作团队,运用好莱坞MOCAP(动作撷取)动作捕捉技术、浮空投影制作技术、全像术制作技术、红外线互动感应技术等,把原本静态的敦煌壁画故事内容,透过数字技术与音乐,将实际动态影像与特效结合。另外也有以浮空投影技术结合真人拍摄与录制动作,呈现出飞天仙女的优雅美姿。

     而在展览的最后,也以光雕投影的技术,投射出一尊佛像,民众可在佛像面前祈求健康、事业、爱情、财富、课业、人缘。观众可以对着他许下心愿,佛像会立刻反应互动,传送祈福手印,趣味十足。

 

 http://s12/mw690/0028EhvDgy6EocDxBLtfb&690

台北“绘动敦煌”大展3D敦煌壁画《阿弥陀净土经变》

 

(2)2013年7月17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4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一项由城市大学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A LiV )、敦煌研究院及香港敦煌之友联合制作的3D展览。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Pro-fessor JefferyShaw为了这个展览,与团队30多人耗时6个月,以激光扫描技术实景拍摄7000多张高清照片,加上虚拟实境技术,将敦煌第220石窟北壁上的《东方净土》壁画呈现在观众眼前。     

    但此次展览依旧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展览营造了360度环形的洞穴,却只能有北面一张壁画用了3D交互技术,此外,虽然有介绍诸如已失传的乐器,例如方响、杬阮、箜篌等唐代乐器,却空见其形,不能闻其声。

 

http://s10/mw690/0028EhvDgy6EocFguWB39&690

http://s14/mw690/0028EhvDgy6EocGgQJ75d&690

第24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360度环形的洞穴”

    上述科研团队均采用了不同的三维虚拟技术,尝试保护,传承和宣扬敦煌石窟的壁画艺术。

    至此,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到底采用哪种方式效果最佳,是二维数字化?二维半数字化?还是三维数字化?应该采用花费最少,效果最好的方式,尽快加速完成敦煌壁画的数字化,是我们这代人必须完成的“敦煌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