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继今年6月1日,财政部宣布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后,又一次有力的降税举措。上一次降税调整的内容主要包
当然,对市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关税降了,商品的最终售价会不会跟着降。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力。从早期的奢侈品购买,到如今马桶盖、指甲刀、日用护肤品、奶粉等;空间的阻隔,挡不住中国消费者通过代购、出境旅游消费、跨境电商等,求购国外商品的热情。
商务部研究院今年曾发布报告指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5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关税只是推高中国境内产品价格的一个因素。今年3月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表示,某些进口产品还有消费税,国内的流通成本过高、环节过多,还有外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导致境内外价差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某些商品境内外价差明显,主要原因不在税收,而是由于外商差异定价策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比如增加境内免税店,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多一些渠道引导产品回国消费,能缓冲差异定价机制。
进口商品的终端售价,除了考虑商品成本外,还要考虑国际物流成本、进口环节税、国内销售成本和利润等几大块。其中,进口环节税只是其中较小的部分,而进口环节税又可以细分为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几部分,关税又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业内人士分析,比如一套报关价1000元的护肤品,降税后,也就只是少交了30块钱的税,品牌商未必会把关税降幅体现在终端售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