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终结 经销商转型维艰
(2012-07-26 12:50:45)
标签:
汽车 |
日前,四川波鸿集团完成了对成立于1902年的加拿大零部件集团威斯卡特集团的全资收购,收购资金超过15亿元。
这家在汽车销售行业掘到了第一桶金的经销商集团,伴随着近几年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另起灶炉,汽车零部件将是其未来的产业龙头。
拓展汽车流通业务之外领域的还有中升集团。一个多月前,中升宣布,收购卡尔森汽车技术公司70%股权,以努力实现其所提供汽车产品的多样化,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随着汽车经销商暴利时代终结,有些经销商继续在圈子里找出路,有些经销商选择跳出去。但无论如何选择,经销商的转型之路注定都不是一片坦途。
跳出or坚守?
市场不景气,库存加大,车价跳水,加之广州的限购政策,使得今年汽车销售流通领域的洗牌已经进入了加速期。是继续坚守,还是另辟新径?可以确定的是,不少经销商都在进行转型尝试。
“但像波鸿集团一样摆脱汽车销售链条、另辟路径的还不多,除了少数曾涉足房地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四川波鸿集团创建于1999年,初期只进行汽车销售,其后赶上中国汽车销售井喷的几年,波鸿集团扩张很快。截至2011年,波鸿集团已经有15个汽车品牌同时在经销,在四川等西部省份有42家4S店。
“这种完全跳出行业的还不多,如果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汽车销售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空间,现在大家都已经可以看得到,前景并不乐观。”罗磊说。
这种状况下,很多经销商走上了被动转型之路。由于汽车销售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经销商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土地、库存等的资金周转,一旦销售不力,而且该店销售保有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资金断裂、难以为继的局面。
据记者了解,目前现在很多中小型的经销商打算退出市场,把店卖掉抽出资金,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一位在京经营某日系品牌多年的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最近几年来经营状况不理想,利润大幅下滑,集团已经将投资重心转移到酒店投资之上,汽车销售只是出于维持的状态。
这种转型模式并不被大多数汽车经销商接受,前几年不少汽车经销商都进军房地产行业,其中包括国内销量排名前10名的大部分经销商集团。随着房地产市场转入低迷,没有专业管理经验的汽车经销商也在房地产上最先遭遇困局。
当库存积压、利润萎缩等状况出现时,更多的经销商选择在坚守中尝试转型,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延长产业链,包括汽车租赁、金融保险和汽车改装等业务。
在当前状况下,淡市下的经销商处于继续扩张还是转向其他行业的矛盾中,各种模式都在尝试探索。
前景不明朗
从市场走向来看,汽车销售整体情况看淡,相关数据显示,6月汽车库存压力继续加大,库存平均深度达到1.4,创下了过去一年新高。这为继续坚守的经销商的未来蒙上了不确定的阴影。
事实上,早在北京限购政策出台之初,经销商都在提出从销售到服务转型的口号,但拓展售后服务链条的尝试并没有让其快速获得发展空间。
这种状况下,坚守销售主业之外,同时开辟盈利新路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中升为例,收购完成后,中升与卡尔森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型的梅赛德斯-卡尔森零售商连锁,以出售超豪华卡尔森改装奔驰轿车,对其而言,除了利润空间之外,规避国内新车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恶性竞争风险,也是中升等集团化经销商所希望能走上的经营之路。
对于选择零部件业的波鸿而言,在国内汽车产业链条上,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竞争都非常激烈。但零部件还有很大的空间,铸锻是一个大产业,因为投资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从这个角度,波鸿选择的模式或许为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经销商集团提供了新思路。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Ab/2012/725/1272546C1BFF1283G63530.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