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本下乡 湖北土地流转催生“春晖模式”

(2012-07-23 10:45:58)
标签:

财经

 来源:中国商报县域经济导报 | 作者:唐卫彬  黄 艳  本报记者 李汝辉 2012.07.20
 
 
 
  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下,各地对土地流转方式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资本下乡”成为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土地“适度流转”其“度”在哪里?规模化的风险如何控制?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完善?湖北省一家企业集团对此进行了相关探索,被誉为“春晖模式”。专家认为,其尝试对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探索的进一步破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湖北春晖集团依托旗下稻米加工企业“下乡种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的形式将土地集中经营;同时凭借企业资金实力,加大科技投入,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在利润分配问题上,坚持集体所有制,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这条“三集”之路受到当地农民和基层政府的广泛欢迎,被总结为“春晖模式”,由于其“多赢效益”在湖北各地得到推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规模化经营,“春晖模式”写进了湖北省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并要求全省每个县市举办至少一个土地股份合作试点。


新种粮大户破解撂荒难题

  不久前,记者走进孝感市孝南区龙岗村,只见大型农用机械正在翻整耕地,村民正忙着修葺水渠。大片的条田像北方的大平原一样,一垄垄新田整齐地排列着。
  同行的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告诉记者,这一片田共有800多亩,去年种了一季水稻,产量比农民零散种田时亩均增加了50斤。“土地连成片,机械就方便开进去了,机械化也就实现了,加上统一的种苗,规模化生产就实现了。效益自然就会高一些。”
  春晖集团是一家粮食收储企业,集中土地的模式主要是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根据农民自愿、依托村集体组织,与农民、村集体三方共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其具体的做法是以“实物定价”方式,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春晖公司的农机折资入股,以此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2011年元月,春晖米业公司首次流转龙岗等4个村集体6000多亩耕地,其中龙岗村基本上整村实现土地流转。此后,春晖集团又在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孝昌、大悟等县(市),因地制宜,采取长期租赁、股份制合作、季节性托管等办法,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目前已经累计流转土地近10万亩,春晖集团成为湖北集中土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新“种粮大户”。
  长期租赁,主要是根据农民意愿,或者在一些经营不善的农场实行。集团采取长期租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一次性或者分期给付租金。季节性托管,则是鉴于春晖集团主要是粮食企业而托管水稻种植一季,并根据协商的价格与农民签订协议,时间比较灵活,便于农民操作。
  龙岗村村支书刘顺田告诉记者,那片新翻耕出来的大条田以前就是个“飞机场”,离村庄远,几年都没人种了,有些地方草长得都看不见田埂了。“上级开会,我年年挨批,抛荒最严重的一年,村里4200亩土地荒了近2000亩。跟春晖合作后,土地又种起来了,气派的大田,一产就是几百万斤粮食。” 
  土地集中连片在当地受到高度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严重的问题。湖北省委财经办(农办)副主任梁亚丽说,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增加,“有田无人种,有人想种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像春晖这样的社会工商资本进军农业,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由此刺激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神经。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大才分析认为,春晖集团“资本下乡”的探索证明,农村“缺人种地”、“缺人才种地”的问题可以在资金的聚合效应下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更多点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