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角美7:杨厝村·林氏义庄、乌楼和红楼

标签:
漳州角美旅游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林氏义庄杨厝村乌楼碧山楼杨厝村余庆园红楼 |
分类: 走遍福建 |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想着上次漳州角美乡村游还剩杨厝村没去,说走就走,乘坐公交车来到角美镇,在镇上打了个车很快抵达目的地。杨厝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南部,是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子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还有百多年前华侨回国兴建的西式风格洋房
- 乌楼和红楼,这些都是我此行要专程去看的。

滴滴司机在村口让我下车,一下来也不知东南西北,就看见一座“陈氏家庙”,心想这不是“杨厝村”吗,怎么不是杨氏家庙而是陈氏家庙呢?找不到人问,只好一直往村子里走。

走了一段路终于遇到个人,上前一问“乌楼”在哪里,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又走来几个大姐,说走小道翻过山头就到了,见我一脸疑惑,大姐们干脆在前面带路,真是遇到好人了!


热心的大姐

果然走小道非常近,翻过个小山丘就到了“碧山公园”,公园还在建设中,但已经相当漂亮。如今厦门周边的农村变得越来越美了,环境整治得很好,又建了许多公园,叫我们这些城里人好生羡慕。

从碧山公园里可以见到“乌楼”的背部

这是侧面

碧山公园入口

从碧山公园下来,走到乌楼面前。

“乌楼”正名为“碧山楼”,是一座两层西洋式建筑,由于外表为黑色水泥墙面,村民们都叫它“乌楼”(闽南话乌即黑的意思)。璧山楼左右两侧的房间为八角形,当地人也叫它“八角楼”。

乌楼建于1921年,主人是旅菲华侨杨贺龙,建设乌楼的材料都是由国外运回的。目前一楼有杨家的后人在居住,进去跟他们家的保姆聊了一会天,得知二楼关闭着,她也未曾上去过。原来的乌楼还有后花园,我估计就是现在的碧山公园,里面有莲花池和凉亭,乌楼主人的墓地如今还在那里。
乌楼附近有一株枝繁叶茂的老榕树
旁边就是著名的杨厝村红楼
红楼边的民房
参观完乌楼与红楼,沿途边问路,终于走到村口处的“林氏义庄”,先来张全景图,技术有限凑合着看。

从网上下载一张航拍图,可以更清楚了解林氏义庄的全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永泽堂林氏义庄”是开发台湾有功志士林平侯为赈助家乡族人,仿效宋代范仲淹义庄之法,于清嘉庆24年筹建的,祖孙四代相传,历经116年,是当时闽台第一家民间慈善机构。


林氏义庄占地15亩,是一座具有典型闽南建筑风格的庄园。



义庄里的墙上有一排乌石碑刻,记载着义庄的由来、创办宗旨以及40条赡赈条规,碑刻下方有拓本。



进入村口的大道上有宣传栏,上前一看才发现村里还有个很大的庙前广场,只好又一路问回去,绕了一大圈才找到。
原来杨氏家庙广场就在乌楼边上,整修得非常好,当地的阿伯说这里晚上非常热闹。

广场边一排闽式建筑

中间是杨氏家庙


广场边还有个人工湖,修了石桥和亭子。



最旁边的建筑是旅菲碧湖同乡会的联络处

里面还有个展厅

这座小巧的石桥叫“思乡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年,是当时村民出入的主通道,1991年由旅居菲律宾的当地华侨出资重修。

在桥边的亭子里坐一坐,看看外面的风景,再次感叹如今农村真是大变样了!


至此,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的五大“国保”已全部走完,另外两处“白礁慈济宫”和“宋代江东桥”很早之前去过,可惜都没留下照片,等改日有机会再重访。
后一篇:厦门同安14:溪林村·百日菊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