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2014-07-26 17:55:38)
标签:

厦门老街游

中华西片区

江夏堂

厦门黄氏宗亲会

文安小学

分类: 厦门风情

上次拍摄老街时无意中探访了三座精美老宅,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中华西片区还有一座重量级的祠堂是不能错过的,那就是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江夏堂”。它是闽台两地乃至东南亚一带黄氏宗亲的祭祖堂,在世界各地黄氏宗亲的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如今的江夏堂被周边的高楼包围着,旁边就是思明南路繁华喧闹的“老虎城美食街”。虽然地处闹市中,但我还是费了点周折才找到,皆因它的地址是“钱炉灰埕2号”,误导我从定安一带的小巷进入寻找钱炉灰埕巷,结果绕了一大圈。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门口的街牌上写着“养元宫巷“,但实际上因为拆迁已经看不到巷子了,面前是个停车场,车水马龙的。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问过停车场的一名保安如何进入江夏堂,被告知如今没有对外开放,但可以去祠堂的边门那里看看。结果边门紧闭看不到人,站了一会,有几分遗憾,专门奔着它来的,居然进不了,只好继续向上走,发现原来思明区老年大学在这里。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看完老年大学后往回走,突然见到有人进入江夏堂边门,赶紧冲过去大声喊,那人听到我的喊声后又倒了回来,几次探访古宅无法进入的时候总是有人奇迹般地出现,看来已经不能用运气好来形容,只能说明我心诚啊!!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跟着那位师傅进入边门,旁边见到这株老榕树,后来听里面的老伯说,以前像这样的榕树江夏堂里一共有六株。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穿过小门,看到了这栋红砖西式建筑。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门上悬挂着“厦门黄氏宗亲会”,带我进来的师傅看我一直在拍摄,跟我说若对江夏堂感兴趣,可以进去跟里面的老伯聊一聊,顿时喜出望外。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伯热情地招呼我进去,屋里面挂着许多牌匾。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这些都是世界各地的黄氏宗亲赠送给江夏堂的,里面有不少是来自台湾的。黄氏是闽台望族,台湾还成立了世界黄氏宗亲总会。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江夏是流传最广的一个黄姓堂号,江夏堂源于江夏郡,即今天的湖北省境内,是江夏黄氏祖先居住的地方,因而也成了大部分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厦门江夏堂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历时8年竣工,是由当时的南安武状元黄培松倡议,闽南周边及海内外黄氏宗亲捐资兴建的。

 

根据老伯介绍,原来的江夏堂规模宏大,最前面是"紫云屏", 接下来是"拜庭","江夏小学"、"宗贤堂"、"祖祠"(即如今眼前的这座江夏堂)、"宗亲会馆"、"后花园"(即如今的老年大学)、"望海亭"共8个部分,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可以想象当年的江夏堂是何等规模。

 

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建江夏堂?老伯说当年厦门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因而成为"过台湾" 与"下南洋"的出发地。码头就在这附近(即如今的鹭江道一带),移民的人都必须从闽南各地汇集到这里乘船出发。江夏堂所在的地方周边的三四个社里都姓黄,所以才将江夏堂建在此地。历史上江夏堂对黄氏宗亲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想出国的人要委托江夏会馆办手续和担保,出国的时候又必须在会馆里候船,而海外黄氏宗亲想回国寻亲访友寻根祭祖往往也通过江夏堂,回国时若遇到晚上到达就直接在会馆里休息,可以说江夏堂是海内外黄氏宗亲在厦门一个必不可少的落脚地和联络点。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目前江夏堂仅存祖堂与后面的宗亲会馆。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穿过教学楼是个篮球场,对面就是"紫云屏"。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江夏堂的背面和侧面都是用花岗岩和红砖砌成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两侧各有一个小窗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石柱下面的浮雕多数被毁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主祠(江夏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73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八橼,高12.5米,重檐歇山顶,乍看貌不惊人,但里面却是金碧辉煌的。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这些是花岗岩台基下的石雕,似乎原来是有上色的。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聊着聊着,老伯见我记笔记,说可以开江夏堂的大门让我进去参观,真是喜出望外。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江夏堂内部庄重又不失华丽,尤其是这个斗八藻井,以层层斗拱叠架而成,制作工艺精细,装饰繁复,真是难得一见。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龛顶中央悬挂“会员状元”的状元匾,指的是倡建江夏堂的黄培松。光绪6年(1880年)黄培松会试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并御赐兴建“状元府”和“黄氏大宗祠”各一座,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宗祠因为是皇上御赐兴建的,所以规格特别高。祖龛面阔5间,长11米整整一面墙。龛上饰以镂空的漆金木雕,精雕细刻,堪称一绝。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底座为青石须弥座,石雕生动形象。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整座祠堂的建筑木构件都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虽然经过近百年,据说都未曾结过一只蜘蛛网,令人赞叹。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参观完江夏堂,告别黄老伯,心中无限喜悦。


老厦门影像(10):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一座江夏堂,见证了近百年闽台两岸黄氏宗亲的迁徙与发展,如今它又成为厦漳泉以及海峡两岸黄氏宗亲联谊互访和文化交流的场所。衷心希望江夏堂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修缮,让厦门老城区这一难得的文化瑰宝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