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1:石峰岩寺

标签:
厦门海沧石峰岩寺农家饭休闲 |
分类: 厦门风情 |
腊八节那天,我重游了石峰岩寺。
海沧是厦门市六个辖区中的一个,位于厦门岛外,靠海沧大桥与厦门岛相连。石峰岩寺在海沧的一座山顶上,当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通往这个小庙。即便是现在,知道石峰岩寺的人也不多,况且十几年前,海沧还没怎么开发,人烟稀少。
我曾经去过两次石峰岩寺,第一次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道,第二次是一位琴友下山来接,用摩托车载我上去的。车子沿着崎岖不平的小道一路向上,开得飞快,有几次我觉得整辆摩托车快冲下山沟里去了。当时年轻,无所畏惧,如今回想起来有点后怕。
当年的石峰岩寺绝对是个小庙,建筑规模很小,仅住着两三位师父。人的记忆是有期限的,很多当时的情景已经模糊,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晚上的月光下,我们几个人坐在三宝殿前的空地上聊天。当时是谁指着对面一片菜园,说将来这里会建一个放生池。没想到十几年后,居然变为现实。
这就是石峰岩寺现在的放生池,池子之大出乎我想象。
腊八节那天,当我再次面对石峰岩寺时非常震惊,完全无法将它同以前那个小庙联系在一起,尽管我在记忆里努力的搜索。
直到见了这个法华洞,我才瞬间确定这里的确是石峰岩寺,因为我们曾在洞口纳凉过,还坐在桥上聊天过。
仅有这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什么改变。记得当年寺庙里的当家师跟我们结缘,每人一串念珠。很遗憾没多久他就往生了,令人感叹人生无常!
如今石峰岩寺的主殿是一个唐代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简洁大气。
看过了许多色彩艳丽装饰繁复的寺庙后,我莫名地喜欢上这风格简约的寺庙。
当天有一场法会,我们到达的时候师父门正在大殿里唱诵。
空灵的唱赞音伴着引磬,缭绕山谷,沁人心脾,那一刻身心由里到外彻底被洗涤,顿时泪如雨下,有一种迷途中回家的感觉。这些年拜访过无数寺庙,仅有三座寺庙给过我这种感受:一是南普陀寺的大悲殿,一是某个早晨在上海玉佛寺仰视玉佛的时候,再者就是腊八节那天的石峰岩寺了。
同伴们赶着去参观周边的高尔夫球场,我则独自留下,久久地站在大殿前,沐浴在祥和的唱念声中,洗却一身尘土,直到法会暂停休息。
如今寺庙周围的山路早已不再是蜿蜒的土路了,而是平整的水泥道。
沿着大殿后方的台阶上山,呼吸着山林的气息,享受这种心灵安顿宁静的时刻。
山坳处依稀可见那高尔夫练习场和远处的高楼
一路上没有任何人打扰,身心轻安,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海沧闹市里的高楼此刻有如海市蜃楼般地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我们芸芸众生眼中的真实世界啊!
腊八节那天的活动目的地是石峰岩寺旁边的农家乐。当日一群人到达后很快分头行动,有些人抓紧时间打牌,另外一些人跟着漫山大师去看高尔夫球场,而我只对石峰岩寺有兴趣,独自一人留在寺庙里。在后山走了一大段后,看着时间不早了,怕大家等我吃饭,不敢继续前行,便掉头下山。
当日的农家乐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农民家,而是一个地道的厦门人,有感于城市里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举家在石峰岩寺附近承包了一块土地,在那里养鸡养鸭和种菜,自给自足。每天早晨男主人都要开车将女儿送到市区里面上学,他自己也去单位上班,晚上接完女儿后一起回山上住,女主人则在山上照看农活,如此已有两年了。后来有些朋友知道了就不时上山探访他们,并在他们家吃农家饭。很佩服头驴,连这样一个角落都知道,已经来过几次了,这次是专门带我们一起来的。
我们到的那会儿,这一窝小鸡刚刚孵出来,正跟着妈妈四处觅食。
男主人在为我们准备午饭,山上煮饭是用古老的大灶烧柴火,蔬菜又是田里面刚刚摘下来的,所以炒出来特别可口。那天清炒蔬菜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上了好几盘。
这样的白米饭特别香甜
当日绿色农家饭中的几道菜
他们家种植了各种蔬菜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生姜是如何种植出来的,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姜母。厦门同安的姜母鸭很出名,以前从不知道原来生姜都是由姜母长出来的,惭愧!对我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很有必要经常到农村去,接受农民们再教育。
这些是我当日买回来的农家菜,都是自己亲手在菜地里摘的哦,这么一大堆最后居然才算了我十三元,回市区后打车载回去花了好几倍的钱,但心里还是很开心!
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次集体出游,从那之后我便错过了接下来的所有活动,错过了去一个小山村看十二年一次的“赛猪会”,也错过了期盼已久的澳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