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2011-09-11 07:25:58)
标签:

南浔旅游

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

张石铭旧居

刘氏悌号

分类: 神州大地

“你真的确定要一个人去?”我的同事Patience很关切的问我。

“是的,一定要去,谢谢!”我很坚定地回答。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我们一起来上海出差,她今天要回厦门,而我却坚持将机票改为一周后,因为我想独自去看看江南水乡。虽然不是在梦里,但也萦绕在脑海里许久了。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第一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南浔,那个如今并不是太出名的江南小镇,尽管我还没搞清楚如何去,只知道在上海虬江路的汽车站有到湖州方向的车,可以在南浔下。

 

虬江路的汽车站出乎我意料的破旧,等了好久,终于上了一辆巴士,颠颠的上路了。大约两个半小时,我拉着我的行李,出现在这个小镇的街头。

 

满大街的三轮车,喊了一辆坐上去,那就先去颖园宾馆吧。二十分钟后,我又重新拉着我的行李站在街头,不知去向。颖园宾馆因为有一个剧组进驻,没有房间,只好再拦一辆,跟师傅说你一直往前走,有饭店或客栈就帮我停。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走了好一会,终于看到一家客栈,很简陋,但有个住的地方,感觉安全就可以了。这便是那家小客栈,一晚50元,有独立洗手间。

 

下午的第一站是“小莲庄”。小莲庄是清末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所在。御赐的牌坊建于清宣统年间。一面刻着“乐善好施”,另一面为“钦旌节孝”,是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而建的。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穿过刘氏家庙,便可看到这个形状似一把展开扇子的扇亭。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继续前行,十亩荷花池展现在眼前。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荷池旁古木参天,这是紫藤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绕过荷花池,进入小莲庄入口。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这幢法式建筑和中国塔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物,处于小莲庄里很醒目的位置,名“东升楼”,又称小姐楼,估计为刘氏家小姐的住处。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游完小莲庄,对面便是“嘉业藏书楼”。藏书楼没有围墙,但有河道环绕,成了天然的屏障。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藏书楼的创始人是浙江巨富,刘墉的孙子刘承干。因刘承干曾捐巨资助修光绪陵墓,宣统赐以“钦若嘉业”的匾额,他以此为荣,故以“嘉业”命名其藏书楼。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中间有大天井。藏书楼有两大特点:一是不仅专重于宋元刊本,更着眼于明清两代;二是广收地方志1200余种,其中可称“海内秘籍”的珍本就有62种。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偌大的藏书楼没有其他游客,只有我在那里慢慢的品味。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玻璃上的木雕刻着“嘉业堂藏书楼”字样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看完嘉业藏书楼,有点累,早早的吃过晚饭,回客栈歇息。第二天一大早到南浔最热闹的南西街去看毛笔。这是笔王,还有笔后,在那里悬挂着。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进“湖笔之家”看人如何制作毛笔,这才发现原来简简单单的一支毛笔,要花许多功夫的哦。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南西街悠悠的水道旁散布着古迹,食肆,茶馆,商店和普通住家,不时的有小木船摇晃穿行。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当年的丝业公会如今已被改造成一座会馆,游人不能进入。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道观“广惠宫”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走累了,在水边亭子里的美人靠上坐一坐,看过往行人,这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时间仿佛停止了一般。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著名的张石铭旧居就在这河道旁边。张石铭是南浔的“四象”之一。明清时南浔因“辑里湖丝”而名闻天下,许多丝商因此而富甲一方,家产百万以上的才可称为象。

 

张石铭旧居占地650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以其结构恢宏、工艺精湛而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整个建筑群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

但令我意外的是,大门没有张扬的气势,而是低调窄小得令人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巨富之家,但穿过这面高墙,里面尽是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精美的四幅石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张石铭非常孝顺母亲,处处以孝为先,但即便如此,大堂上母亲仍然只能坐这种没有扶手的椅子,由此可见女性在古代的卑微地位。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精美的木雕门,尽显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芭蕉厅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豪华舞厅,地砖及油画均从法国进口,是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风格。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这红灰相间的建筑风格,几乎成了南浔巨富豪宅的象征了,以至于在杭州的北山路上,我曾经看见过一幢类似风格的建筑,很熟悉,过去细看,果然出自南浔富商。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张石铭旧居的另一个出口,一样是黑白的马头墙,没有任何装饰,不禁感叹南浔富商的低调。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离开张石铭旧居,下一站是参观“刘氏悌号”。该建筑主人叫刘安泩,号悌青,是刘镛的第三子。虽然昔日的繁华已落幕,但如今看来,依旧美轮美奂。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看了这,才知道豪门深似海。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刘氏悌号里的彩色玻璃,在那个年代是奢华的代名词。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这幢建筑在电视剧里出现过不少次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西洋建筑上面依然顶着马头墙。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离开南西街,去看张静江故居,依旧是简单古朴的小门。张静江出自南浔“四象”之一的豪门,是孙中山密友,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与蒋家交往甚密。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陈洁如的照片,张静江是他俩的证婚人。据说蒋一直觉得愧对这个女人,晚年曾经背着夫人托人给她捎信。陈洁如离开蒋后终身未嫁,终了于香港。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张静江故居的旁边可见“洪济桥”。落日下,桥和倒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那天晚上,我一直呆在河道旁,和当地的老大爷聊天。

 

人生很有趣,你永远无法想象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如同前一天晚上我在人潮汹涌的南京路上闲逛的时候,不会想到今夜,将这么悠闲地坐在这安静的小镇里,听老人家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离开南浔的那天早晨,起了个大早,事先约了一辆三轮车载我去看“百间楼”的清晨。百间楼全长400多米,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奴婢仆人居家而建的。

 

很喜欢这种真实的生活场面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百间楼优雅的券门,很具特色。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返回镇上小街,热闹的早市已开始。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通津桥上的行人匆匆的走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一个人的水乡行:南浔,那低调的奢华


我安静地在南浔呆了两夜三天,这个小镇令我流连忘返。这里没有太多游客,民风很淳朴。喜欢南浔,它那低调的奢华,虽富有,但并不张扬。喜欢它内敛的建筑风格,富而不露,锦衣夜行。

 

喜欢这个有着文化底蕴的江南小镇,这一点除了体现在建筑上,也体现在当地人身上。在街边遇到一个貌似农民工的人,很难想象他对南浔和乌镇的评价有条不紊,尽管观点不敢苟同,但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可见一斑。还有一位手里轮着钢球的老大爷,惊奇的是,从他口中居然听到“文化底蕴”这个词来。路边排档老板也令我刮目相看,他手里拿着锅铲,口若悬河,虽不是南浔人,但在南浔住了二十几年了,也算半个南浔人,可见南浔是怎样的一个文化之地。记得那天参观嘉业藏书楼,楼里没有人,只有一个阿姨在扫地。我还担心扫地的阿姨不会用相机帮我拍张照片,没想到上前一看她胸口的牌子,竟然是图书管理员,南浔的文化就体现在这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身上。

 

喜欢南浔,喜欢它的民风,淳朴自然,无论走到哪里问路,总有亲切的笑容看着你,为你指点。在小店里跟老板说想吃鱼,老板很高兴的就去市场里买,为你做鱼汤。走到哪里,只要坐下来,就可以跟当地人聊天。。。

 

逃离都市,一个人的旅程,随心所欲,自由自在,“On the way"的感觉,不得不说,真的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