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莫斯科】生活在俄国的日子(一)
 (2012-03-03 12:16:22)
	
			
					(2012-03-03 12:16:22)		| 标签: 感想人生杂谈 | 分类: 异国他乡 | 
看到一张在俄国时照片背后的几行字,觉得很亲切。 这么久了,尽管在俄国生活时的很多细节都忘记了,但是我还记得这段生活的轮廓。生活在俄罗斯,是令我难忘和值得珍惜的日子,可惜对这段生活,当时没有任何的记录,趁着我还没有完全把这段生活的记忆忘记的时候,我尽量把它记录下来。当我老的牙都掉光的时候,对这段生活的记忆也许更已经模糊,那个时候想回忆都没有记忆了。
 
以前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到俄罗斯是“洋插队”,是有些道理的。前苏联轻工业比较落后,九十年代中期的俄国虽然边境开放,但是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不足,人们的生活仍然很困难。我就是借着这个“洋插队”机会出国学习的。到俄罗斯是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决定到俄国学习,学习完之后想做什么,根本就没有仔细想过,计划? 就更谈不上了。好不容易有个出国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坐了六天六夜的火车,凌晨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莫斯科,灰蒙蒙的天空,只看到莫斯科火车站上的标牌“МОСКВА”的大字,心想这就是莫斯科了?车站比北京当时的火车站要小的多,一点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干净,漂亮,更谈不上壮观,匆匆过路的行人板着面孔,那么严肃,几个醉鬼东倒西歪的躺在车站的外面。这是我对莫斯科的第一印象。当然这第一主观印象,是不确切的。
 
到达学院后,安排宿舍后的几天,我们就正式开课了。课堂上都是中国来的学生,大家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学过一点俄语,有的人像我一样根本就没接触过俄语,从字母开始学起。没有语言连最起码的生活需要都不方便。刚到俄国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闹出好多笑话。记得和几个同学上街,找不到路了,我们就看看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如何问路,大家都想练口语,争着要问路,结果对面走过来的人拐个弯走进另一条路,我们抬头的时候,人没了。当时觉得莫斯科路上人很少,好不容易碰到个人,还给走掉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要买牛肉,但是不知道牛肉怎么说,她就指着肉,学牛叫的声音,牳牳。。。店员笑的前沿后合。生活在语言不通的国家,迫使我们不得不努力学习。
 
我学习俄语的第一个难关是发不出“Р”这个颤音。老师说: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能发出这样音的。列宁就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还想发这个音。所以,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练习发音,洗澡时候练习发音,吃早饭的时候想着发这个音,走到哪里都放不下这个颤音,终于,两个月后,我能发出这个音啦!这是我学校俄语的第一关。多年后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是这件事还像就发生在昨天。
 
学生宿舍的每一个楼层都有一个负责清扫的大妈(这里叫大妈没有贬义),她们是二十四个小时换班,有自己的休息室。和大妈们混熟了,每天晚饭后,我就跑到她们的休息室,和她们“聊天”,尽量把话题引到白天学的到词汇上,然后请她帮忙矫正我造的句子。用这种方法,我的俄语提高的比较快,学习三个月后就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起码上街是没有问题了。
 
在宿舍的每个楼层都有一个公共厨房,为了找到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晚上大家用完厨房后,我就到另一个楼层的厨房学习。后来打扫楼层的大妈发现我学习很晚,偶尔给我端过来一杯红茶,几片抹上奶油的黑面包。这件事让我非常的感动,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俄国老太太都挺善良的,起码那个时候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
 
学习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在俄国学习俄语应该说有比较好多语言环境,但是同学都是中国人,下课之后聚在一起,讲的是中文。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得不到练习。三个月后,我决定转学,到一个没有中国人或者中国人不多的学校。我找到管理外国留学生的副校长,事先准备好想要说的话,鼓足勇气,和他讲了我的想法。告诉他,我俄语才学三个月,很多地方表达不清楚,请他原谅。他开玩笑的说,你学三个月的俄语就敢和我谈判?(他开玩笑,我倒轻松了许多)他接着告诉我,我可以选择学院中任何一个俄语班,可以与其它国家的学生一起上课。我想了想后说,到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更有利于我的俄语。他说:好吧,我给你写封推荐信。我就这样顺利的转了学。
 
我是个比较害羞的人,在生人面前不大敢开口。但是一人在外,没有依靠,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自己来解决,环境逼着你不得不独立。在俄国,我学会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人们常说:没有救生圈也能学会游泳。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后来的总结。 
 
http://s2/middle/749fb3f9gb96ae1a1e7a1&690 
 
http://s8/middle/749fb3f9gb9c1f08d3007&690
在莫斯科马戏团前。这张照片的背后写着:那天天气很冷,和朋友在外出,在马戏团前留个影。
现在看到这几个字,很亲切,高兴我能简单的记录这个照片背后的小故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