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敬畏是心生“怕”意

(2022-10-15 00:33:53)
标签:

生活

工作

英国

顾客

分类: 英国人家

有一种敬畏是心生“怕”意

题目搁置好几天了,酒肉穿肠过,不变的题目,不变的思路,不变的初心。

文字具有责任感,文字具有生命力。呕心沥血,我的文字我的孩子。

与文有约,一气呵成,权且聊以自慰吧。

该来的终归要来,与人有缘,与群有缘;与物有缘,与时有缘;与文有缘,与灵感有缘。珍惜那缘,上帝的亲睐,苍天的垂爱,不容错过,更不可辜负。

每作一文,试想着“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三要素,也是得分点,更是我构思的宗旨,更是我作文的检测点。是否做到?

一片真心在、一份诚心有,更有一点善良;一个义务、一个责任,更有一点的人道;一方水土、一场生活,更有一点人情世故。有始有终,又何不是如戏人生。出将入相扮演好自己,那是使命。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的简单,农民心态的淳朴;那片田野的芬芳,那个乡村的宁静,至今难忘,永远不忘。为人之道的最大根本,不是什么现代人定义的文明,更不是拥有的财富、发达的科技,而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最基本的就是群体的共存、是情义的真实,是生生不息的烟火传承。

说起农村,每到逢年过节总会有些对于一个乡村、一个地方、一方水土来说,那是不寻常的事,甚至于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相信凡农村过来的人,都有体验,都会认同的。

兴龙灯、跑马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赛龙舟、赶庙会等等,东西南北中,各地风俗,经年不衰哪,还有最特别的“出菩萨”。

农村人的事,要不了高深的文化,那是不变的传统,那是讲究的仪式,那是刻板的套路,那是严格的规矩,那是苛刻的禁忌,那是沉重的心力。

儿时的我,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不晓得什么来龙去脉,只知道看个热闹。

热闹看过,心里的那份幸福、那份安慰;那份吉祥、那份好运和如意,长长四季,久久岁月,漫漫年华。

儿时农村的大活动,基本都是每年一次。天道轮回,长此以往,虔诚至致。

很是遗憾,如今,这些传统、这些习俗,完全是这些文化,渐渐、淡淡、悄悄地销声匿迹了。

有声的呼吁、心里的祈祷,那是风中的秋叶罢了。为此,有点心疼,多点可惜。

出门在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每当回家,看望父老乡亲,更想再见一次那些过去的“活动”。见一次,少一次,心中的期盼大多是落空而回的憾事,大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多是话题的切入点,大多是闲聊的兴奋点,大多是许下一个来年的愿。

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好像没有教我“敬畏”这个词,也就谈不上懂得“敬畏”的内涵和外延了。至今想来,虽然依然对“敬畏”有些朦胧,但似乎八窍通了个七窍。

小时候看到那些个地动山摇、山欢水笑的农村活动,可真是毛主席的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有灵了;生动森人,活灵活现。

每当那个时候,心里的胆怯总是占了上风。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往往一个人是不敢去看的,跟着大人,总是躲在大人的身后,甚至藏身于大人的围裙下。

很明显,那是一种怕,一种怕意。牵强附会,硬与敬畏相连,那就是有一种敬畏的萌芽----就是心生怕意。

穿越时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结合着现实。我在英国超市公司上班,上上班,挣个辛苦钱,每天有收入,心里的安稳和踏实,知足啦!一辈子吃皇粮,这也算是英国的一份了,不但知足,满满的幸福感。旱涝保收,不愁衣食。

在英国么,只要有工作,存在一种感觉:皇帝有的我也有。

一种优越、一种超脱,一种自我、自在和自由!

我们说“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东西方流行、东西方通用、东西方有效。没有加强版,只有永久牌。

自我来英,一直在英国公司上班,也难免与顾客发生摩擦、矛盾、争执,也难免招来抱怨、投诉、麻烦。数典起来说写一本书,那是毫不夸张的。

尤其是早期发生的概率比现在多,细细想来发生的原因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目的。有客观的问题、有个性的问题,有习惯的问题,又好恶的问题,也有文化的问题,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问题

任何事的态度,总是源于站立点、出发点;任何事的处置,总是起于内心、情感、是非对错的标准。

初到英国公司上班,见不顺眼,不管是谁就要说,一说就容易大嗓门。嗓门一大,麻烦随至。英国的绅士是假,但是无论男女是绝不允许你对他(她)大喊大叫的。他们认为那是不敬、侮辱,甚至是挑战、攻击。既如此,岂有不出问题之理?加上我个性的倔强、固执,既如此,事态怎能不升级?经常就是自己的屁股自己擦,那个委屈和违心,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记得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违背自己的意志。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虎落平川反被欺,强龙浅水遭虾戏。

嗨……,大丈夫能屈能伸,与顾客发生矛盾是不值得的,也是愚蠢的。

一句自我安慰,解得百日之愁。

牢骚太盛肠易断,风景长宜放眼量。

切记: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况自身的错误也难逃。

与顾客发生矛盾虽然有多种情况和原因,但最多的还是顾客退货。

故事多了,随便列举一、二。

有顾客买了羊肉,羊肉很贵的呀,且是冷藏食品。顾客十天前购买的,前来退货,说羊肉的颜色不正。十天前的羊肉过了保质期,你说还有什么正色?听起来纯粹是无理取闹,退还是不退?按我的逻辑是不可能退的,那怎么办,吵吧、打吧。这可是英国呀,不动声色,喊来经理,还是照退不误。

还有说来更不相信的事,有顾客买只鸡回去烧熟了,说不好吃,再回来退。退了吗?退了。那是我经手的事。

一位女士拿着两网兜橘子来到我的收银台,我发现两兜橘子里都有个别的烂了,象这样的产品是不允许售出的。我解释给顾客听,顾客就是不理会,还坚持要要。顾客是顾客,我有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职业操守,当然是不可能外卖的。顾客要求喊经理,凭什么喊经理,我做的对。我就是不喊经理,顾客生气、发火,我是不去理她的。

前几天,一位年轻女士来到我的收银台。同事在耳机里告诉我该女士藏了一瓶酒在口袋里,要我注意。当女士来到我跟前,我弱弱地问她有没有酒在口袋里忘记拿出来?女士说她已经放回去了,她不要了。

话已至此,又是一位女性,我不能再问,更不可碰她,也就让她走了。结果在她下楼梯的时候,让保安给发现了。她不仅是偷了一瓶,而是三瓶。保安拿回一瓶,还有两瓶,那女士竟然直接当着保安的面摔在地上,砸碎了。你看,还有这样的人,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不可接受。

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见多了,我是疲沓了、麻痹了、放任了,也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了,退一步还真的海阔天高。

对于英(外)国人是不可轻易触碰他身体的,尤其是异性。否则,往往你有理,也会变为无理;往往你是对的,却又成错的了。西方文化、西方道理,西方的纵容养奸吧。

渐渐地我倒不是聪明了,而是怕了,甚至投降了。真的,何必呢,犯得着那么认真么。公司财大气粗,这点点小钱算个什么。公司养几个“白食客”也没什么的,九牛一毛。何况,这是社会的真实,也是社会存在的真实。

至于我的个性,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我没有能力、资格去要求别人,唯有约束我自己。因此,千错万错是我的错。再怎么,顾客总是对的。

脾气谁都有,但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还是得“有理、有利、有节”,三有缺一不可。

我真的对我的顾客心生“怕”意了,每当顾客来到我跟前,除了问好,总要先征求一下顾客意见有无特别的要求,是否需要帮助;每当与顾客说话,也总要先看好顾客的脸色,千万不要自讨没趣;每遇顾客不清楚的时候,总要努力明白无误地解释清楚;每当我开口,总要先调好音量,尽量低八度、尽量温和;每当顾客离去,除了再见,总要提醒顾客别忘了什么。我把顾客当上帝,我敬顾客一丈远,我更怕顾客不满意。

这就是我想到的这个题目:有一种敬畏是心生“怕”意。

其实,我不是“怕”顾客,而是“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没有顾客就没有销售、没有超市;没有我的价值、没有我的尊严;没有我的工资、没有我的生活;没有我的心安、没有我的快乐。

也由此使我自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那种怕。感觉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

异曲同工,时空在转,沧海桑田,不变的是道理,加深的是印象,提升的是人格,得到的是修养,遁入的是境界。

人生长短是天意,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努力回归本真。

修行修行,行到哪里,修到哪里;做到什么,修到什么。

与其说人生是磨难,不如说人生是雕塑。不断地雕刻,雕刻自己,成型自己。刻刀就是生活,没有回避、没有商量、没有冤屈;看你的悟性、看你的造化、看你的归宿。

有人说“工场”就是“渡场”,我认可,我感叹。是工场不断地冲刷着我,改变着我,也造就着我。

能力有大小,姿态有差异,做一个心口如一的人。

把自己的想法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成熟。

什么是成熟?真正的成熟是骨子眼里流露出来的自然,不是发力自控,更不是强装假作。

敬畏不是空洞,而是行动;敬畏不是说教,而是践行;敬畏不是托词,而是修养的果。

拆解“敬畏”二字,只有“畏”才能有真正的“敬”可言。畏有怕的成分,但实质不是,而是一种“看重”、一种“看高”、一种“看好”。

人生是一个圆,走了半天又回到了始点;学了一辈子,还是那点原始的道理。朴素管用,简单可行。

简单是人生的最佳原则,多些敬畏,人生的风浪或趋更加平静;生活的港湾或多些风景和祥和。

别说佛经有多深奥了,就是看看那尊佛像,对你心灵的冲击是何等之大?对你思想的感悟是何等之深?对话佛祖,慈悲为怀。

面壁思过常自新,用心生一点“怕”意的敬畏,勾兑生活的甜美馈赠。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斗不是敌,而是艺术;斗不是拒绝,而是沟通;斗不是隔阂,而是融恰;斗不是生死,而是包容,而是兼收并蓄的共存。

同在一个蓝天下,用蓝天下的胸怀去面对人世。

用心生“怕”意的敬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聚焦美好的人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