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春园VS朱紫坊破店——荔枝肉

标签:
福建福州闽菜美食 |
分类: 华东美食 |
“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如此之多关于荔枝的古诗词,体现了荔枝与中国文化的密切结合。而在烹调领域,荔枝也依然有存在感,如以“百菜百味”著称的川菜中就有被称为“荔枝味型”的酸甜清香风味,常用于调理猪肉、腰花、鱿鱼等食材;而在相去四川甚远的福建,居然亦存在着异曲同工的“荔枝菜”,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荔枝肉了。
和四川的荔枝味型菜肴类似,福建的荔枝肉同样走酸甜路线,以糖、醋、酱油、番茄酱、上汤等调料兑和勾芡而成的酱汁酸甜开胃,令人口舌生津。其实无论是川菜还是闽菜,所谓“荔枝味型”与真实的荔枝味还是相去甚远的,更多是以酸甜鲜爽的风味令人产生联系罢了。想来粤菜有咕噜肉,闽菜有荔枝肉,而广东、福建又是两个最主要的侨乡,这就难怪外国的中餐厅里各种酸甜味菜肴,猜想或许都是由闽粤的酸甜汁发展而来的吧。
荔枝肉之所以得名,既是由于其酸甜鲜香的调味方式,亦来自于状似荔枝的外型。最地道的荔枝肉,应将猪里脊切片后剞上十字花刀,经油炸后收缩蜷曲形成荔枝状,再加入马蹄一同翻炒,最后裹上酸甜酱汁。如此则猪肉之形、色皆似色泽鲜红的荔枝,雪白剔透的马蹄有如荔枝果肉,二者由味似荔枝的酸甜酱汁结合起来,好似一颗颗娇艳欲滴的荔枝,借白居易的话来形容就是“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值得注意的是,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同样记载了荔枝肉的做法:“用肉切大骨牌片,放白水煮二三十滚,撩起;熬菜油半斤,将肉放入炮透,撩起,用冷水一激,肉皱,撩起;放入锅内,用酒半斤,清酱一小杯,水半斤,煮烂。”油炸后以酒和清酱调味的荔枝肉,显然同酸甜味的福建荔枝肉截然不同。不过这“用冷水一激,肉皱”的法子,倒很是值得参考。
虽然在外形上名不副实,但聚春园还算是恪守传统,以马蹄来佐猪肉,酱汁也色泽红润。而讲求实际快捷的朱紫坊破店则干脆以土豆替代马蹄,应该说就是一道假托荔枝肉之名的酸甜猪肉而已。在闽菜的大本营福州,居然无法找到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肉,实在令人失望。却不知是闻名天下的荔枝肉确实盛名难副,或是我们没找对店家,还是这门闽菜绝学确已濒临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