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记PK黄但记——陈村粉

标签:
tt俊俊顺德粤菜美食 |
分类: 华南美食 |

在广州的大小酒楼之中喝茶,时常能看到一种名叫陈村粉的食物,最常见的做法是笼仔蒸。陈村粉自然是以其发源地陈村而得名,那么陈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陈村粉又和其他的米粉制品有什么区别呢?陈村粉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抱着以上疑问,我们自大良返穗的途中特意取道陈村,探寻陈村粉的奥秘。
陈村镇是隶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下的一个小镇,乍听陈村的名头,第一感觉是个极偏僻狭小的农村,或许会有些类似苏州的藏书镇。其实陈村的发展非常不错,镇中心还是比较现代化的(别被这张信手拍得的乡村风配图蒙蔽了……)。这里最著名的除陈村粉外,还有一个大规模的花卉市场吸引着无数专业和非专业买家。
虽然陈村镇的镇中心发展得很快,但发明人黄但坚持传男不传女,所以要寻觅地道的陈村粉还得到老镇,找这里最著名也是最正宗的两家陈村粉店——陈村粉世家(黄但记)和黄均记。两家店其实都是黄但的后代经营的,相距不过数十米远,又都以陈村粉著称,但从外观来看却大相径庭:陈村粉世家是一家正规的中型饭店,而黄均记则是家不折不扣的平民小吃店。

我们先来到的是黄均记,这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其实已是不折不扣的老字号了。店主黄均是陈村粉创始人黄但的小儿子,由于黄但记老店为扩展规模而采用机器化生产陈村粉,出于保护传统陈村粉制作技艺的目的,黄均于1979年创建了黄均记。
黄均记初创业时只是一个大排档,如今已有了店面并且在大良也开了分店,不过自建店伊始就未曾改变的是全手工制作的陈村粉。为了让陈村粉拥有薄、爽、滑、亮、软这样的特质,从选米到浸洗米到磨到打浆到蒸都有讲究,新米不能立刻用,要放半年,泡之前还要狠狠地搓米搓个十来分钟,磨米必须用青石磨以稳定的每分钟60至62转的速率手工磨制米粉,过快过慢都不得。正是由于这近乎偏执的生产规则,手工制的陈村粉的产量不高,所以始终难以走出陈村,并因此推动了黄但记老店改用机器生产的规模化进程。

在黄均记点陈村粉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大、中、例、小四个规格(后来去陈村粉世家也是一样),很人性化。我们在清拌陈村粉和捞斋陈村粉中犹豫了片刻,最后决定各来一份小的,两种粉都只要5元,价格非常实惠。
清拌陈村粉是黄均记的招牌菜色,将陈村粉切成细条后仅以豉油调味,并撒上白芝麻增香。虽看似朴实无华,其实这样最能衬出陈村粉的真味。陈村粉本就爽滑韧筋,切成细条后使其弹牙的口感进一步增强,很难想象米制品除了滑糯之外居然还能有弹的感觉。更难想象的是这样薄的粉竟然能切成条而不断,还能保持线条型的美态,夹的时候也不会碎,如此柔韧性,可见师傅的功夫之深,做工之考究。
由于黄均记以青石磨手工制作陈村粉,因此除绝佳的口感外,大米的香气亦很出众。撒上的芝麻有着淡雅的芳香,在增香的同时不会抢去米香。在广东,每一家出色的小吃店都会根据自身需要来调配独门豉油(酱油),可以说这是验证一家小吃店品质的诀窍之一,黄均记的豉油清鲜而略带甘甜,分量适中的豉油,在味觉上不会过分突出,能很好地钓出最核心的陈村粉的米味,这可能就是广东人所说的和味吧~清鲜的酱油加上带有淡淡甜味的陈村粉,令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个不停,直到一整盘都吃完了仍意犹未尽。这款清拌陈村粉是品尝陈村粉自身美味的不二之选,在此大力推荐。

如果说清拌陈村粉突出了陈村粉的爽弹口感的话,捞斋陈村粉就是着重于呈现其轻薄细滑的质感了。陈村粉和沙河粉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厚度,河粉的厚度通常都在1毫米以上,而陈村粉的厚度却只有0.5~0.7毫米左右。正是由于这极薄的厚度才使陈村粉具有了薄如蝉翼、细如绢纱的质感,同时出色的韧性又保证了即便做得超薄也绝对不会断裂。由于只是切成大片,捞斋陈村粉看起来像绸缎一般细滑柔顺,似乎稍一入口就会滑下喉咙。
“捞”即是粤语中的“拌”,而“斋”则是净素的意思,如此看来即使称清拌陈村粉为捞斋陈村粉亦无不可。事实上,即便尽管同样只以豉油作简单调味,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首先是因为捞斋陈村粉中加上了绿豆芽,所以凭添了一种蔬菜的清香,与芝麻香型的清拌陈村粉显得风味迥异。米饭以其超强的适应性著称,无论是熬白粥佐酱菜还是配酱肉捞鱼翅都相宜,而用大米做成的米粉似乎也传承了这一特性,只要稍作些调整,配上不同的配料,就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美味,同时亦不失本性。再者生拌是凉的,斋捞是热的,经过加热的陈村粉没有了生拌的那种爽弹,却更显其软糯和嫩滑,让两道小吃无论是从味道上还是口感上都给人不同的体验。

陈村粉的创始人名叫黄但,他经过多年的钻研后在1927年创制出陈村粉,并开创了黄但记,而这里也成为了陈村粉的起源店。如今黄但记已传至第三代黄汉标手中,他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将店名改为“陈村粉食府”。不过古色古香的店门口依然同时挂着“黄但记”和“黄但老店”的招牌,以示自己作为陈村粉传承人的正宗身份。尽管“陈村粉食府”听来很大气,不似过去的“黄但记”那般给人以个体户之感,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叫它的旧名字,因为听来更能给人以历史传承感。
陈村粉世家(黄但记)最核心的产品当然是陈村粉,除传统做法外更立足于创新开发,菜单上足有数十种陈村粉菜肴,他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菜的比赛,发明各种创新做法,务求无论顾客多么挑剔都能尝到合自己口味的陈村粉。除此之外,陈村粉世家同时兼营多种菜肴,即使在这里请客吃饭也不会失了礼数。可以说,相比以最传统的制作方法为卖点的黄均记,陈村粉世家是以“更多选择更多欢笑”来吸引顾客。

由于先前已在黄均记连吃两份陈村粉,到陈村粉世家时觉得有些饱胀,于是只点了网上推荐的牛腩捞陈村粉。陈村粉世家的出品确实不错,滋味香浓的牛腩让人回味无穷。可相比之下陈村粉本身就有些相形见绌了,作为主料风头全被牛腩抢了去,同时仅论粉的品质,虽也有自身的优点,但毕竟不如黄均记的手工陈村粉来得惊艳。
出于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的不同,陈村粉世家无法像黄均记那样沿用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方法,而是改用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由于机器具有更高的精密度,所以米粉可以磨得更细从而使口感更顺滑,同时机器制出的陈村粉可以更薄。与黄均记的手工粉相较,陈村粉世家的机制粉在厚度上更胜一筹,吃来也更顺滑,在“薄”和“滑”两科上机制粉能够占据优势,堪称上乘之作。
可尽管如此,黄但记的陈村粉在品尝体验上依然略逊于黄均记的,主要的问题是欠缺米香。我们估计可能用机器磨粉的过程中会出现摩擦导致温度上升,这样制出的米粉会缺乏米香,吃来淡而无味。而用石磨磨粉则不会有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石头的导热性较金属来得差;制作者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石磨的温度和调整速率。机制不如手工的问题也同样出现于磨制麻油、面粉等领域,主要问题也是香味的流失,至今都不能完美解决。
陈村粉世家的粉由于一味讲求口感的顺滑,导致会有些挂不住酱,从而将其米香寡淡的缺点进一步放大。除此之外,假如没有牛腩浓郁的酱汁辅佐,粉吃起来会略有些水水的感觉,这应当和机器化生产无关,只是蒸的过程中水的分量没有控制好。此外黄但记的配料的配比也不如黄均记来得精到,牛腩汁的味道虽很不错,但放得过多,抢去了陈村粉的风头。
黄均记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旧圩丽花豪庭5号
电话:0757-23356387
陈村粉世家(黄但记)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旧圩桥南路1-2号铺
电话:0757-23355049
前一篇:石家饭店——石家酱方
后一篇:石岐佬——石岐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