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月楼——得月童鸡

(2012-09-12 18:37:56)
标签:

tt

苏州

苏菜

美食

分类: 华东美食
得月楼——得月童鸡

如果想要品尝地道的苏帮菜,松鹤楼和得月楼是苏州两大最著名的老字号菜馆。总体来说两家的风格、菜式、口味、水平、价位都很接近,松鹤楼相对更正统更高端,变化也更少,而得月楼则更传统更古朴一些。两家的总店在观前街上开对门,如果想要一尝的话可以在两边各拿个号,看哪个先叫到就去哪个。

尽管松鹤楼和得月楼的菜式基本类似,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莼菜银鱼羹等等都是不可不尝的经典菜,但两家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色菜。单说得月楼,曾经红极一时的滑稽戏电影《小小得月楼》以该店为背景,里面提到员工们研发失传名菜甫里鸭羹,如今就成了得月楼的特色菜之一;而得月楼另一道堪称镇店名菜的特色菜就是以店名命名的得月童鸡,一般来说这样的菜总不会差,要不然岂不是砸了自家的招牌。

由于是得月楼自家研发的菜,故在其他苏帮饭店或者介绍苏帮名菜的书籍都是没有得月童鸡的。但这并不意味这道菜就不值一尝,得月楼的前身是苏州烹饪学校实习基地苏州菜馆,得月童鸡将苏帮菜的精充分融入进去,可谓既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菜,当然传承至今也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传统菜了。

周振鹤在《苏州风俗》中写道:“苏人食欲上之习惯,喜烂喜甜。无论荤素各物,其稍考究者,必用文火,慢慢使之烂若醍醐,故入口而化,不烦咀嚼。……至于鸡肉、鸭肉之红烧者,例必以冰糖收汤,嗜甜之习,亦他处所不及。”可以说这段文字最简要而精到地概括了苏帮菜的两大特色:烂和甜,这也是得月童鸡的两大特色。

先说这“烂”。苏帮菜很少有咬劲十足的菜,即使是碧螺虾仁之类的菜肴,首要也是滑嫩,其次才是弹牙。要把食材烧煮至软烂,才说明火候到位,算是苏帮菜的料理哲学吧。至于“甜”,这是苏帮菜在口味上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但绝不是甜到发腻就好的,需得甜咸完美融合而相互衬托。说来苏州话和苏州菜一样,给人的印象是“绵若无骨,甜得发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得月童鸡作为得月楼独门的特色菜,做法并不外传,不过可根据一些资料揣测出个大致的做法,至于具体的调味则需多番实践了。《随园食单·羽族单》里的“赤炖肉鸡”从做法和成品的口味上来看和得月童鸡应当相近,做法如下:“赤炖肉鸡,洗切净,每一斤用好酒十二两、盐二钱五分、冰糖四钱,研酌加桂皮,同入砂锅中,文炭火煨之。”

对比之下,得月童鸡选用的是童子鸡而非肉鸡,因此可以整鸡入锅,上桌时的童鸡也能真正达到“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的境界。除了对火候的完美控制外,在焖煮前蒸制(亦或用高压锅),可使肉质更为酥烂软嫩。烹制时锅中下葱姜桂皮炒香,下入蒸熟的童鸡以及酱油、绍酒、冰糖和高汤,文火焖煮至入味,得月童鸡酒香浓郁,应当用了大量的绍酒。最后依据酱汁的浓稠度可判断最后用大火收汁,冰糖变稠。

以上或有牵强附会、纸上谈兵,敬请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