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牛杂屋——萝卜牛杂

标签:
ttjunjun广州粤菜美食 |
分类: 华南美食 |

有人说,到广州如果没吃过萝卜牛杂,就不算来过广州。此言虽多少有夸张的成分,但萝卜牛仔确实是广州家喻户晓的经典小吃,几乎是每个广州人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会有一些大叔大妈推着一手推车的萝卜牛杂、牛腩到街上卖,想要吃什么就点什么,点好之后,大叔大妈会拿起老式的剪刀“嚓嚓嚓”随意地剪出形状各异的牛杂,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往用竹签串好的牛杂上面淋上蒜蓉辣椒酱,就大功告成,可以开吃咯~~~
全世界或许都找不到第二个民族像中国人这般钟爱内脏,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找得到以动物内脏为原料的菜肴。内脏在过去是穷人的食物,可算作肉食的代替品,但才华横溢的中国人充分发挥五脏六腑的各自风味和特性,赋予其至上的美味,对饕客来说杂碎的魅力甚至可能更胜过普通的肉。看过食神的人都会记得周星驰的那碗杂碎面,里面就有猪肠和猪红等猪杂,这或许是香港人的记忆;而到了广州,当地人的最爱当属牛杂。
广州人气最高的牛杂店应当算是林林牛杂屋了,这家位于广州最热闹的商业街上下九的小店生意火爆,想要不排队就买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其相邻的“牛魔王”牛杂店,尽管号称是老字号,跟林林牛杂也算是“恶斗”了很多年了,里面更是又贴满了采访和介绍,但偏偏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据俊俊说这是因为他家的味道完败于林林牛杂的缘故,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题外说一句,林林牛杂屋那个“本牛杂屋是对面搬过来”的牌子已经挂了n年了,也好像已经变成了宣传口号一样。
广东人选择牛杂店时,除了人流、口碑和亲身经历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标准,那就是看店家“脏不脏”,在广东的80后往往觉得牛杂就是要“脏”才好吃,而个中的道理也不得而知了。不过好玩的是,那些一尘不染的店家往往无人问津;而那种看似“大大咧咧”的,反倒人头攒动。或许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店看起来比较有感觉,而掌勺的经验丰富,配方饱经市场检验,酱汁也会是最浓醇的老卤。

热乎乎的萝卜牛杂用塑料小碗装着呈现在顾客面前,早就垂涎三尺的人们拿竹签挑着趁热食用。由于从滚烫的卤汁中刚捞出,牛杂炙热难耐,人们只能一面呼出喷发的热气,一面继续仓促地狼吞虎咽,这就是“烫”的魅力所在,直教人欲罢不能。
具体说来牛杂大约有牛心、牛肚、牛肺、牛肠等等,兼有绵软、酥松、弹牙、韧劲等等不同的口感,通过美味浓郁的酱汁达到一种统一。酱汁是各家店铺做萝卜牛杂的核心竞争力,配方是最高机密,常用的调料和香辛料有酱油、绍酒、花椒、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等等,不过每家店的具体配料配比都不尽相同,色泽、香味、还有味道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异。
既然名为萝卜牛杂,白萝卜的作用也绝不容低估。早已炖至酥烂的萝卜吸饱了汤汁,其美味不在牛杂之下;同时两者的组合可谓生花妙笔,萝卜独特的气味能很好地祛除牛杂的腥膻味,只留下鲜美的滋味,这个跟苏格兰哈吉斯中羊杂与白萝卜的搭配大有异曲同工之意。最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辣酱或甜酱等,当然单吃亦可。关于这个蘸酱,也是很有讲究的,浇上不同的酱,味道就会差别很大,地道的广东人爱加上蒜蓉辣椒酱,我个人也喜欢林林家的蒜蓉辣椒酱,味道刺激而微带甜酸,能很好地打开胃口,并丰富和提升了牛杂的味道,教人吃了还想吃。
一道看似简单的萝卜牛杂,却蕴含着诸多的学问,而另一种让广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叫做回忆:在放学路上,用仅有的一点点零花钱买上一碗满满的萝卜牛杂,这是一种物质还没有丰富之前的难得的经历;冬天,在凛冽寒风之中吃上这么一碗热气腾腾的萝卜牛杂,由内而外地暖起来,这是一种经历过就再也难以忘记的记忆。
林林牛杂屋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第十甫路十甫假日酒店路口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第十甫路十甫假日酒店路口
前一篇:石家饭店——鲃肺汤
后一篇:沙河粉村——白云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