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桃园——瓦罐鸡汤&油酥饼

(2012-07-08 19:16:35)
标签:

tt

武汉

鄂菜

美食

汤羹

分类: 华中美食
小桃园——瓦罐鸡汤&油酥饼

昔日武汉四大名小吃仅有蔡林记转型成功,其余的老通城已然停业,四季美品质大不如前,小桃园的食物虽质量依然不错但只能勉强维持。据说今年7月小桃园的房东可能收回房产改为手机卖场,不知这件事现在进展如何,假如最后没有转机,那么我们的这次造访居然就是小桃园的绝唱了。

又一家声名显赫的老字号淡出历史,不幸中之万幸是我们在最后一刻品尝到了它的食物,可以将这历史悠久的美味记录在脑海之中。尽管现在小桃园由于市场需求和经营理念的关系,主打些农家菜之类毫无特色的食物,但并未因此让那承载了一代人记忆的瓦罐鸡汤和油酥饼失传。纵使小桃园已无法与其巅峰期相比,但据说做这两道美食的厨师都是小桃园的老员工,手艺一如往昔,所以仅论瓦罐鸡汤和油酥饼还是有很高的水准的。

小桃园开业于1946年,“小桃园”实际上是“筱陶袁”的谐音,“陶袁”即创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的姓氏,“小”改为“筱”则是因为两个老板觉得“小”字只有三划不吉利就特意改了个笔画多的,发展多年后凭借“瓦罐鸡汤”成为武汉四大名小吃之一。事实上作为主营瓦罐汤的食府,小桃园有多款特色汤类,包括听来玄之又玄的“八卦汤(即虫草炖龟汤)”,不过最著名的无疑就是这“瓦罐鸡汤”了。菜单上称之为“桃园百年鸡汤”,虽然小桃园事实上历史不足百年,却也表示了这是小桃园传承多年的传奇风味。

这碗瓦罐鸡汤看来平平无奇,瓦罐内除了鸡肉外居然没有第二种材料,但由于对选材和烹饪手法有着充分的自信,这样的鸡汤才是最美味、最纯粹的鸡汤。选材是最关键的,需选用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从产地采购最好的鸡种也是小桃园延续至今的传统。其次火候也是决定味道的另一要素,《随园食单》中提到:“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把切块的母鸡肉以猪油和葱白爆炒,再加入姜、糖、盐、酒等调味,加水并待其收汁后移入瓦罐以小火慢煨,使精华尽数熬入汤中成为浓缩的美味,“火候足时它自美”。

小桃园——瓦罐鸡汤&油酥饼

油酥饼是全国各地都有的常见点心,简单说来是将面团与油酥面揉合在一起之后做出的饼,不过具体做法会有所差异。西安的“西秦第一点”油酥饼边扯边卷,盘成螺旋状后煎烤而成;吴山酥油饼以面团包入油酥面后对半切,做成上尖下圆的宝塔状;一般的油酥饼多用花生油等普通的调和油,而如果在油上下功夫则又有葱油饼、猪油酥饼等变化。我们在小桃园吃到的油酥饼就是猪油酥饼。

油酥饼的口感之所以异常酥松,是因为在原本的面团中加入了油酥面的原因。所谓油酥面,是指油与面粉的混合物,将其加入面团之后(不可彻底揉合均匀),在煎烤时会产生膨胀的效果,使面饼内部产生缝隙,于是口感自然变得格外酥脆。发酵也会让内部产生大量空间,但由于面团里水的沸点较低因此不会产生脆的感觉,只是变得更松软(面包、馒头等)。

小桃园的猪油酥饼做法大致类似于西安油酥饼: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再擀成片状,加入油酥和盐,一手扯面一手卷面,将其制成螺旋状的卷饼,最后把饼煎烤至金黄酥脆即可。由于西安的油酥饼的起源和佛教有关,因此皆用素油;而小桃园则采用猪油来制作油酥,其香味自然更胜一筹。我们本对这其貌不扬的“桃园油酥饼”并不算太感兴趣,怕它太顶饱吃不下,只是看旁边每桌都有点才跟风也点了两个,却误打误撞地吃到了这极美味的酥饼,它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甚至还要超过瓦罐鸡汤,在我吃过的油酥饼之中可算是绝伦佳品了。


相比瓦罐鸡汤和油酥饼,其他的几个菜皆是农家菜(腊肉炕豆丝、东北小炒粉皮),口味只能算是不过不失。倒不是我们不想点些湖北特色,实是小桃园现在基本只有如此的菜了。相比之下,两道招牌菜确实是水准之作,足够引人入胜,绝对配得上武汉四大名小吃的声名。可惜下次造访武汉时小桃园可能已然改建成了手机卖场,这滴滴精华的百年鸡汤和油亮香脆的油酥饼也将随之成为《广陵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