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秦淮八绝”(上)

(2011-10-19 20:21:11)
标签:

tt

南京

苏菜

美食

点心

分类: 华东美食
寻访“秦淮八绝”(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畔自古以来就是个纸醉金迷花红柳绿的地界,且不论“六朝金粉”的盛极一时,也不扯“秦淮八艳”的风流韵事。即使仅是两岸的酒家茶肆,就已留给了我们无数的知名美食,尤其是六朝传承至今的80余款特色小吃更是独领风骚。南京夫子庙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长沙火宫殿小吃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是去南京旅游的吃货们绝对不容错过的。而1987年评定的“秦淮八绝”更是夫子庙小吃中的佼佼者。时过境迁,如今这七家名店(奇芳阁独占两绝)的生存现状又分别如何呢?我们在夫子庙踏上了寻访“秦淮八绝”之路。

先列份“秦淮八绝”的清单,预告一下:
第一绝: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脑儿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素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
第七绝: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和红汤爆鱼面;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和五香豆。



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
寻访“秦淮八绝”(上)

第一个跳入我们视野的是莲湖糕团店,列入秦淮八绝的是它家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虽说作为秦淮八绝之中唯一的甜食,并不太适合作为开场,但本着见一家吃一家的精神,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看了菜单,我们发现已无法寻觅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的踪影,莲湖糕团店现在的拳头产品是莲子赤豆元宵和佛手糕、如意糕,“中华名小吃”的牌匾赫然可见。时过境迁,莲湖还是莲湖,还在做它的糕团,也依旧门庭若市,只是好像少了些什么,显得熟悉而陌生。

先说小元宵。说来桂花算是当季并不难获取,却不知为何莲湖舍弃了这一招徕顾客的卖点,改为制作莲子赤豆元宵。不过事实证明,这新款的招牌元宵还是很受欢迎的,乍看店里几乎每桌都要点上一碗。吃来水准也不差,南京做赤豆汤不像上海会把红豆煮烂做出沙沙的口感,而是加了藕粉使口感更稠厚顺滑——后来去到绿柳居点的桂花糖芋苗也是同样的口感,算是南京特色。想起在夫子庙夜市及其他地方都能见到莲子赤豆元宵,臆测或许赤豆味儿更符合南京人的口味,莲湖糕团店的改革或许也是顺应潮流的举动吧。

再说糕团。莲湖糕团店的糕团在南京人心目中还是有着很高的地位,我们两次途径夫子庙,莲湖门口都排着队买糕团。由于我们初次造访是在傍晚,存货已经售卖殆尽,现今主打的佛手糕和如意糕已没有了,所以我们就买了三色糕(如图),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对昔日五色糕团的怀念吧。莲湖的糕团和苏州黄天源等一样,属于虽没有太大惊喜,但能保持稳定水准,外形也很漂亮,黏度相较其他地区的糕团则更高一些,三色则分别是原味、豆沙、玫瑰三种口味,非常具有江南特色。次日我们去莲湖糕团店又品尝了佛手糕和如意糕,老实讲除了外形别致些,口味并没有太大差异(打包时有些变形,所以没有留图)。


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寻访“秦淮八绝”(上)

不经意间,我们在一条小巷子里发现了以牛肉汤和牛肉锅贴闻名的蒋有记,店面窄小陈设简陋,和随处可见的兰州拉面馆无异,乍看之下全然没有一家在南京城叱咤百年的著名老字号的气势。门外一位师傅现煎锅贴,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油,所以闻着有些油腻,让人不禁有些担心会否有油耗味。但只要一吃过,就会明白蒋有记并未没落。

牛肉汤是现成的,比较快就上来了,看着清汤寡水的,只有香菜一如既往地挥霍着香气,不禁想起大壶春里汤料冲出来的牛肉粉丝汤。不过只消抿了一小口就知道这牛肉汤所蕴含的功夫,名不虚传。作为一家清真饭店,蒋有记的牛肉汤其实和一些优秀的兰州拉面店的牛肉汤味道相似(别看不起拉面馆,有的也是很考究的),是用牛肉、牛骨、牛油熬煮出来的。在门外有一个大桶存着这看家的汤,店员盛汤时我瞥了一眼看到了大块的牛膝,货真价实。另外,豆皮吸饱了牛肉汤却不失原本的韧度,入口顺滑美味;汤里的牛肉片颜色则鲜红得有些诡异,不知是怎么做的。

因为要同时供应堂吃和外卖,一个师傅一口油锅明显效率不高,所以我等到第二锅才拿到了我的一客五个锅贴。和上海的锅贴完全不同,蒋有记的锅贴色泽呈现一种奇诡的金黄色,如何做到又是一个谜。其实就蒋有记煎锅贴的油量来说,与其说是煎,不如说是炸,饺皮在高温油炸下变得金黄香脆,吃来完全没有油耗味。虽然不像上海的锅贴和生煎那般刻意加了肉皮冻,但牛肉馅仍多汁到足以用“爆浆”来形容,鲜美而纯粹的肉味不枉我多时的等待!

至于蒋有记牛肉锅贴的优点,《金陵野史》中早有记载。我就偷一下懒,引用一下曾经的掌锅马师傅的总结:一是牛肉新鲜、料子好;二是肉馅剁得细、碎;三是佐料配得好;四是馅子拌得匀、稀稠适中;五是皮薄而不破;六是煎得透而不焦;七是馅多而包得匀;八是饺肉多汁带卤。(专家就是专家,说得多好!)

相比其他几家尚且存活的“秦淮八绝”出于盈利的考虑而颠覆传统的举动,蒋有记算是很低调的,挤在狭小的巷子里踏踏实实地卖着自己的锅贴。曾经蒋有记也是风光一时,店面也敞亮些,如今因为店租的限制才无奈搬到深巷之中艰难地生存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蒋有记选择以另一种看似顽固不化的方式来适应这个社会,倔强而浪漫主义地维系着自己的传统,低调而有尊严地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和五香豆
寻访“秦淮八绝”(上)

灯火阑珊之中,在秦淮河畔看见了魁光阁的霓虹灯,在它背后却只有空空荡荡的残柱证明着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百年老店”的字样更像是一种讽刺。五香豆和茶叶蛋,看起来最草根最不起眼的东西,魁光阁却使其体面地登堂入室,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今奇芳阁门口大肆地卖着五香豆、状元豆、探花豆、茴香豆等各种豆,还拿远在绍兴的孔乙己来说事,曾经齐名的魁光阁却只能在秦淮河的灯火之中寂寞地旁观,绚烂的霓虹灯无比讽刺,仿佛小丑的彩妆一般有一种黑色幽默的调调。

魁光阁的霓虹灯依旧在闪耀,却不知该说魁光阁是存在着还是消逝了,不禁想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魁光阁的灯还可寻见,却只是名不副实的虚妄而已,亦或者只是种留恋;魁光阁的店已经无处寻觅了,但它永远地存在于一代人的记忆里,和那个金色的岁月一同不朽着……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