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增分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之根源探讨

(2025-10-17 10:33:14)


长期以来,语文难以增分成为制约高考增分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顽症。语文难以增分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语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满分150分,为什么超过120分的学生少之又少。近年来语文命题深化改革,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命题,致使得分率进一步下降,平均分甚至降到了100分以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复读生来说,语文短板尤甚,一年复读,仅仅靠拼“三基”,显然难以大幅度增分。数十年的过往经历摆在哪儿,复读一年,语文增三五分就已经不错了,弄不好,负分也是屡见不鲜的。

语文要增分,仅仅从知识积累层面着力,看来难度相当大。那么可否从人性和制度层面切入呢?近两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让我们从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两大类分别进行深度分析。

第一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

无论是自命题、诊断题还是高考题,占90分的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题部分,实际得分只有五十分左右。通过多次对自命题得分率逐题分析,总有三十分左右的题只要学生稍加重视,都是可以拿到满分的,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注意和思考。

就拿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来说,逐题分析,有50分的题难度很小,得分率应该超过80%。但是实际得分率不到50%.

例一、第一篇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9分。其中前三题每题3分,都是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的选择题。只要认真阅读材料,不难找出正确选项。这是妥妥的送分题,遗憾的是复读班得分率平均只有百分之五十五,应届班更低。失分高达4分,太不应该。这是什么原因?

4题“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以及第5题“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与前3题相比有较大难度,得分率反而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原因何在?

例二、阅读小说《山月照讲台》片段,共4小题,18分。第1小题得分率百分之八十多,正常,而另外三道小题也都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文本,答案八九不离十,但是实际得分率却只有百分之四五十。这说明学生极度缺乏小说阅读的基本训练。

例三、古诗文阅读,两小题,9分。第1小题属于送分题,虽然只有3分,但是得分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这是很不应该的。

例四、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共5小题,18分。1819小题比较简单,只要读懂文章就能得分,2021小题属于送分题。这四道小题共13分,得分率却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令人诧异。

通过以上四例剖析,只要认真阅读原题,多得15分以上没有任何悬念。

纵观22道小题,有些难度较大的题,得分率反而高达百分之七八十。这不由得让人深思。

结论:师生对于语文基础教学的实施是努力的,也是扎实的,但是教师局限于教死书死教书,对于语文技能、方法和一文深读的训练重视不够。学生不仅语文答题技能、方法欠缺,而且缺乏一文深读、一题深解的意识。

第二类、写作

    写作存在的问题:作文赋分普遍存在“区间固化”问题,多数答卷集中在45-48分。这种“无差别赋分”直接导致学生误判自身作文水平,错误地认为作文没有多大问题,丧失改进提高的动力,又无法获得针对性反馈和靶向指导,最终作文能力陷入“入学即达标”的停滞状态,初始水平与毕业水平无显著提升,错失关键提升期。

作文考试阅卷标准建议分层:

1.  优秀。立意深刻,表达精准。50-55分;

2.  合格。符合要求,缺乏亮点。40-45分;

3.  一般。结构松散,表达粗糙。30-35分;

4.  薄弱。偏离题意、语病错字较多。20-25分。

语文教师只有基于真实水平实施“精准赋分+分层反馈”,且每层确定人数比例,让学生明确立意、结构、语言等维度的具体短板,长期训练,才有可能能实现作文水平的真正达标。

任校长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指出,现在的作文赋分平均主义严重,导致的后果就是作文整体分数失真。以48分平均分为例,较真实分层均值虚高10-12分,既掩盖了阅读、基础等模块的失分漏洞,又导致日常教学中“假增分”与最终考试“负增分”的矛盾。

建议语文教师将作文训练(含大作文系统训练与每节课小作文片段练习)融入教学全流程,以精准评价为导向,分层训练为路径,这也许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之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语文难以增分的症结其根源还是出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上。制度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制度建设必须考量人性。日常教学绝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妄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无能是无知的,也是愚蠢的。

在战术层面,一要树立一题深解、一文深读的意识,在日常训练中努力提高一题深解、一文深读的能力;二要精心编制导学案,给一题深解、一文深读留足时间;三是加强解题能力和方法训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具体到日常教学,一要重视作文训练,拉开作文赋分层次,加大作文激励力度;二是书写要规范,默写要过关,尽量减少错别字;三是基础知识量力而行,慢工出细活;四是基本技能和方法要在实战演练中提升;五是解题不要想当然,解决问题要有理有据。

 

附:2025高复高考增分第一名沈富鹏老师的增分秘诀


在高考复读征程中,语文科目往往是许多学生难以突破的软肋。知识点庞杂、思维要求高、提升速度慢……面对这些难题,兰州成功自强补习学校沈富鹏老师的创新教学实践取得了耀眼的成果,他所带的平行班语文成绩荣获第一名,班级学生平均增分高达9.1分!

秘诀一:一文深读,从读完了读懂了

复读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而高考却日益考查深度思考。为此,沈老师彻底摒弃走马观花式阅读,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内核。

在文学类文本复习中,他不仅讲解文本特征,更引导学生剖析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复杂关系,赏析作者精妙的写作思路。课堂上,他通过不断追问,记录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考火花,再结合高考真题验证规律。

一学期后,效果显著:班级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平均分提升2分,学生答题角度更全面,思考更有深度。

秘诀二:一题深解,从会知识会解题

针对学生知识点懂,但就是不得分的痛点,他创造性地将 考点要求、答题逻辑、评分标准 三者融合,实现一题深解

以古诗鉴赏炼字题为例,他以一道高考真题为抓手,首先拆解考点,然后一步步示范解题步骤——从字义理解,到语境分析,再到情感推导。最后,他直接亮出评分标准,对比展示典型失分答案,让学生豁然开朗。

课后,他设计的一题三练 任务,让学生轮流扮演命题人、答题者和评卷者,从三个维度彻底吃透一道题,真正掌握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秘诀三:思维赋能,打破思维定式的枷锁。

复读生易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尤其在作文上难以出新。他通过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训练,为学生思维赋能

他设计了多角度立意训练,例如围绕科技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强制要求学生从支持、警惕、融合三个对立或统一的角度分别立意并列好论据。这种训练打破了思维禁锢,让文章立意焕然一新。在过去一年的模考中,班级作文得分率高达78%,较初期有了质的飞跃。

秘诀四:素养提升,为高分注入灵魂。

在沈老师看来,语文学习绝非只为应试,最终目标是提升核心素养。在文言文复习中,讲解《史记·项羽本纪》时,他既讲实词虚词,更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探讨个人性格与时代选择的深刻命题。

同时,他布置文言故事改写任务,让学生将《荆轲刺秦王》改编成现代短篇小说。这不仅巩固了文言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高考中,学生们在文言文翻译的语境化表达上得分率显著提升,更有75%的学生能在作文中娴熟引用文言素材,展现出不俗的文化底蕴。

 

沈富鹏老师的成功实践证明,高考复读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告别“刷题”的枯燥与低效。通过“一文深读”夯实基础,“一题深解”贯通技法,“思维赋能”激活内核,“素养提升”涵养格局,成功地打通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化通道,帮助众多中等生实现了语文学习的完美突破与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