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会量化规范心得体会
(2025-06-12 11:09:49)
最近,集团领导的指导频率高,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主题非常鲜明,这就是如何实现教与学的高度适配,即如何让教会学会量化。
教学的目标第一层次是让学生记会、学会、用会,第二层次是会用。“用会”和“会用”表面看只是颠倒了两个字的顺序,其意义截然不同,后者是升华,是递进。“用会”重在解题,学会运用,“会用”则聚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这些目标不在于练习的数量,而在于质量。通过一题深解、一题多解,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认知突破与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是教与学高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日常教学中之所以存在学过了、讲过了,学生还不会或者稍加变化就晕头转向的问题,本质还是没有讲透,没有变式,没有举一反三 。齐辉、陈芳的教学实践极具说服力。河西成功的学生与兰州成功的学生入口差距不少于百分,其中数学、物理很多学生入口近乎个位数。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逆袭超越兰州成功,确实有许多可深挖的因素。用这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聚焦一道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总体抓两部分,第一部分该背的必须背会,严盯紧抠无处不在,中复的穷追不舍精神成功复制到了河西高一;第二部分选题,原则是根据学情大幅度减少题量,在统一的导学案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减量,往往两三节课解决一道题,课堂从输入变为输出,老师讲、学生讲、相互讲,总之,变着法子就为一个目标:讲过的必会。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他们的课堂具体化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zhuxi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积小胜为大胜,持久战的思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中等生的教学更是如此,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一道题只要讲透了,就等于会了一类题。相反,每道题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貌似众多,实则不会。今年高考再次验证了成功“教学考”理论的正确性和生命力,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高考越来越注重三基的考核,过去考的是难度、深度,现在考的是宽度、广度,那些目标明确的选拔人才的难度题占比不到30%,对于我们中等生来说就不是我们的菜,难不难与我们没有关系,不必留恋,不必遗憾,我们只要锁定百分之六七十的基础题,能保证将这些属于我们的题拿到百分之七八十,就能保证A类生上重点,B类生上本科,C类生最差也能上民办本科或优质高职院校。所以,“教学考”说到底改变的不仅仅是战略战术,而是贪婪的人性。选题的量及难度决定导学案、试卷、滚动卷的质量,而它们的质量又决定真会还是假会。
做出优质导学案的前提是老师对学情要如数家珍,才能定位ABC类学生以及对应的ABC类题,落地的核心点是量化。如何量化?
第一、导学案。预习练习题80%以上为A类题,可以有20%以内的B类题,这些题全体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正课1、正课2每节选择两三道题,其中常规题就一两道,AB类学生必熟练掌握,C类生60%左右熟练掌握,40%左右力所能及,其他两道可根据难度梯度设为一个星号题和两个星号题, A类生力所能及,B类生可挑战,C类生力不能及,舍弃。按照设计目的,每节课紧紧围绕“会”做足功课,完成教与学的高度契合。学会没学会,考试见分晓。
第二、月考(期中、期末)分ABC卷 ,A卷题来源于导学案的预习学案中的练习题的变式题,分值占比30%左右,全体学生必会,A类生不考,B类生要100%的掌握,C类生得分率要达到80%左右;B卷试题来源于正课1、正课2的常规题的变式题,分值占比70%左右,A类生得分率达到90%以上,B类生得分率达到80%以上,C类生得分率争取突破50%;C卷试题来源于正课1、正课2的一个星号题、两个星号题的原题(因为没讲过等于新题),分值占比不超过30%,C类生不考。A类生得分率应在60%以上,B类生得分率在20%左右。各学段学生自命题试卷得分率能达到60%--70%,即可证明课堂教学效率是理想的。考试后发现问题,针对得分率百分之二三十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题,老师要利用几节课反复讲,反复练。讲解是否高效,要看简单变形或复杂变式后的滚动卷。
第三,滚动卷。滚动卷同样按照ABC卷命制,选题是来源于原卷中得分率在百分之二三十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题的变式题,要明确的是非毕业年级以及毕业年级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考题都是自命题,本身就剔除了C类题,不存在甄别C类题的困境。而毕业年级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真题训练,每套试卷有百分之二三十的C类题,甄别、剔除C类题是对老师的考验,不仅考验智慧,更考验人性。人性是最靠不住的,需要用规则加以规范。A卷分值30分左右,选题来源于得分率60%以上的题,所有学生必会即熟练掌握;B卷来源于得分率在40%---60%的题,分值70分左右,A类生理应全部熟练掌握,B类生理应50%熟练掌握,50%力所能及,C类生理应80%力所能及,20%力不能及;C卷试题来源于得分率在20%--40%的题,A类生理应100%力所能及,B类生理应70%力不能及。也就是说滚动卷的得分率理应达到65%左右,这个数据清楚地呈现了原卷中B类题转化为A类题的结果。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结果,意味着每个同学原题又提升了20分左右。每一分都看的见,摸得着,相信大家也就更加明白估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
当以上三步在精准规划下靶向实施,教学效果定会发生质的飞跃。反过来说,之所以估分不准、心里没底,就是因为每一步都是糊里糊涂,走马观花。现在搞清楚也不晚,这将是今年乃至今后若干年需要我们付出心血和智慧去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