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和自命题量化有关问题思考
(2025-06-07 15:13:59)践行成功教学考理论四年多了,如何更好地发挥“考”的度量衡作用,“考”的量化和标准化研究应作为重要任务列入今年的暑假校本培训。首先要研究的是导学案和自命题量化有关问题。
目前,各科导学案编制和自命题命制只有笼统的框架,缺乏量化规定和具体要求,没有明确的实施路径,加之命题人理解不一致,导致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引发思考加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高考三轮复习滚动卷的命制。
离校前,高三和高考复读学校按照高考模式进行了最后一次滚动检测。总体成绩与预期是相符的,平均得分率处于百分之六七十。也有部分科目成绩差强人意,平均得分率竟然还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徘徊。
什么是滚动检测卷?就是以原真题模拟卷为对象,将得分率处于百分之二三十至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作为B类题进行重点讲练,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然后再做简单变形或复杂变形后重新组卷进行检测。滚动卷平均得分率如果能够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说明这些B类题大部分都变成了能得分的A类题。这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说百分之六七十的得分率是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简述如下:我们将一个团队或班级平均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如果平均得分率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就说明三分之一的A类生得分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三分之一的B类生得分率在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三分之一的C类生得分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滚动检测卷如果能够取得这样的得分率,说明ABC各类学生力所能及的B类题转化为熟练掌握的A类题的比例至少可以提升百分之二三十。连续多次的滚动卷检测,如果能够稳定保持百分之六七十的得分率,原题平均得分率提升百分之二三十的目标就能得以顺利实现。
套题演练,最难的就是如何对待力不能及的C类题。不练吧,考试一旦出上怎么办?练吧,即便原题练会,稍一变形就又答不上来了。这样的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往往得不偿失。这就需要制定量化规则加以规范。
教师命制滚动卷最难的莫过于剔除C类题,这也是三轮复习阶段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剔除C类题既需要能力,更需要智慧。为此,我们出台了根据学情命制试卷的方法,叫ABC命题法。命题教师按照命题要求将一套试卷分为ABC 三部分,AB卷分值合计100%,BC卷分值合计100%,AC卷分值相同,分别占比百分之二三十。原则上高分班做BC卷,普通班做AB卷。
以上建议不仅适用于毕业年级,也适用于非毕业年级。自命题按照ABC命题法命制,滚动卷也建议按照ABC命题法命制。A卷选题理应100%为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的A类题;B卷选题A类生理应全部熟练掌握,B类生理应50%熟练掌握,50%力所能及,C类生理应80%力所能及,20%力不能及;C卷选题A类生理应100%力所能及,B类生理应30%力所能及,C类生理应100%力不能及。具体比例不同年级科目根据实际学情确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根据自命题命制规则,导学案编制也应进行量化规范。首要任务是要确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常规自命题ABC卷选题来源。
建议:A卷选题主要来源于预习学案(包括非本学期);B卷选题主要来源于正课必讲题;C卷选题主要来源于导学案星号题。这其中,正课必讲题或主要讲练题是重中之重,ABC各类学生必须讲清练透。必讲题或主要讲练题如果量大题难,讲不清练不透,得分率就很难达到目标要求。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ABC命题法的精髓,导学案编制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命题的命制质量一定会取得突破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