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记硬背动摇不得
(2025-05-15 09:18:07)成功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取得实质性突破始于成功小学,初中和中考复读后续跟进,英语成绩提升幅度显著。接下来就是高考复读,去年的高考成绩一改多年增分甚微的颓势,平均增分近二十分。这一货真价实的增分,给高复和高中英语老师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的高三和高考复读英语老师们践行成功教学考理论信心更足,斗志更坚。期待今年高考再创新的辉煌。
但是,最近从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英语教学杂音不少,尤其对“死记硬背是硬道理”再次发出质疑,让我陷入深深的忧虑。
为什么说死记硬背是硬道理?对于中等生来说,记不住忘的快是成绩提升最大的障碍。不仅仅是英语,其它科目都一样。如果没有死记硬背做前提打基础,一切都是扯淡。当然话说回来,只有死记硬背而没有理解更不知道如何运用,死记硬背的确也是做无用功。
死记硬背是学习的根基,就像盖房子打地基,没有它,后续的学习便无从谈起。当然这并不是说学习只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毋庸置疑,最终还得理解知识,学会运用,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识记与运用二者并不矛盾,相辅相成,记在前,用在后,只有把基础知识记牢、理解透,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巩固记忆,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三基”的识记理解必须过关或基本过关,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巩固记忆,延伸拓展,提高突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始终牢记我们的中等生学情,死记硬背是前提是基础,这个基础动摇不得。
延伸拓展:
为什么有部分老师会有淡化死记硬背决定性作用的想法?因为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发现那些得分率不高的题主要原因不是词汇识记而是不会运用的问题。所以就此得出结论,英语教学关键在于解决运用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就让我想起二战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则典故:在“二战”中,根据部分返航轰炸机的弹空分布统计情况,盟军为使飞机有更高的幸存率,在对返航飞机上弹孔分布度分析后,军方指挥官认为“应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但统计学教授沃德却认为“应强化机尾的防护”,因为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还能安全返航,而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最终军方采纳了沃德教授的建议,使盟军轰炸机在实战中的幸存率大大提高。
一道英语题,得分率不高的首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识记不过关还是理解运用不达标?二者关系如何处理?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请结合这则典故认真思考,相信会得出正确答案。
没有理论的坚定,就没有实践的自觉。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度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成功创新教育教学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