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优秀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2025-05-11 16:10:36)在成功教学考理论指导下,非毕业年级期中考试进行四校联考,成绩整体提升幅度大,值得认真总结。为了激励全体教师高效落实成功教学考理论,以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总校对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共有16位教师获奖,各校区都有获奖者。获奖教师分别发表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心得体会,两点频闪,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价值。分享12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如下:
一、王 琪(兰州高二数学,均分121.5分,比第二名高9.3分。)
1.备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对于教材中的易错点,以及对应的补充知识点重点标记,重点学习,重点强调。
2.预习课先让学生读课本,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掌握能够自己理解的知识点。对于较复杂的知识点适当讲解。公式定理概念要求重点识记,预习学案全批全阅,汇总问题和典型错误。
3.课堂上梳理知识点,解决预习问题,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不断提问。当堂检测时,根据不同难度的题目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提问预习中出错的学生,通过提问和当堂检测解决问题。
4.课间盯抠要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不同层次的题目,成绩低的同学继续抓基础,成绩好的同学选综合性题目,进行拔高训练。学生做完题后,首先检查是否正确,若解答正确,再看具体解答步骤,从制图、绘制表格等细节出发,不断完善规范,最后再让学生讲解思路。
5.重视改错。用黑色笔写题目,采用红色笔或者蓝色笔写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再写解析思路,最后用黑色笔写规范的解答过程。若遇到连续出错的题目,要求学生附加变式题,并在错题本上作答。
二、陈 芳:(河西高一数学,均分121.7,比第二名高8.2分)
1.在教学理念上,深刻认识“无思维不成题”的重要性。如今的数学考试,不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和概念填空,阅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连贯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课堂上会引入具有一定阅读量的题目,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关键信息,让他们学会在复杂情境中理清思路,找到解题方向。
2.坚决摒弃“教死书、死教书”的模式。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在教学中,我会结合生活实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题目的深度挖掘,把一道选择题当作四道题来做。拿到一道选择题,不仅会让学生选出正确答案,还会引导他们分析其他选项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做一道题的过程中,能同时复习多个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考查函数性质的选择题中,一个选项涉及函数的单调性,一个涉及奇偶性,还有两个分别涉及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通过对每个选项的深入分析,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函数的相关性质,做到举一反三。考试命题已从单纯的知识考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4.课堂教学以会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讲课内容, 知识的广度并不单纯地意味着知识的范围很宽,最重要的是知识之间本质联系。设置问题多动脑筋,如果学生立刻就能回答,说明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没有价值。所有学生回答不了,也说明问题设置不合格。
5.致力于让学生“会一道题从而会一类题”。在讲解题目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找到这类题目的共性。让学生明白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方法,从而实现做一道题就能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三、金晶晶:(鸿鹄高一政治,均分87分,比第二名高4.4分。)
1.课堂是主战场,一定要抓住课堂40分钟。在课堂上,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多提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养成乐于听课,勤于思考,勇于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2.严格落实成功教学考理论,文科教学一定要讲背练结合。我目前教授的政治必修三里面有大量的制度和理论性知识,专业名词和固定搭配很多,所以首先要做的一点是让学生记下来,这是做题的前提。在预习课晚读课我会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识记,而后盯背。其次,对于每节课学生可能出现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这对后续做题很有帮助。
3.分层教学,循序渐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将导学案按课时需要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做一套单元综合训练,以此掌握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4.严抓后进生。在后进生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课堂上多关注,提问一些简单问题,增强信心。其次,让学生教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位同学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要原因就是生生互动的落实。有时候学生教学生比老师直接教取得的效果更好。
四、邢芳芳:(兰州高二英语,均分102.2分,比第二名高2.4分。)
1.带着学生在“会”字上慢慢磨。我带的两个班学生大多基础弱,就得从最基础的“记会、学会、会用”一点点抠。比如记单词,不单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先带着把课本里的重点词“记会”,然后“学会”用法,再到“会用”在作文里,最后把相似的词串起来“融会贯通”。
2.让单词和题目都“长”在情境里。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考单词意思,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啥时候用、怎么用”。因此英语学案里的题,基本都绕着单元主题来。比如学“健康生活”单元,阅读理解题就选“学生怎么平衡学习和锻炼”的文章,里面的生词都是本单元的“regular exercise、balanced diet”,学生在具体实践时,自然就知道这些词该用在哪儿。就好比学游泳得下水,不能光在岸上记动作,要放在具体的“语言池子”里泡一泡,记得牢也用得顺。
3.坚定成功信仰,认真落实“教学考”。课堂上“教”的时候,突出重点,把关键点讲明白(比如讲定语从句,先举“我喜欢的老师”这种简单例子,“老师”是先行词,“我喜欢的”就是定语从句);当堂检测的时候,分“必做”(基础题,保证80%学生能过关)和“选做”(稍微难点,给有能力的学生加餐);考完试更关键,得分率在30%—70%的错题要追着问:“这题考的是哪个单元的哪个语法点?当时为啥错?下次看见类似的题先看什么?”让学生知道“考砸了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咋考砸的”,慢慢就有方向感了。
4.课堂上“逼”着学生动脑筋。有些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不动脑子可不行。比如讲阅读题,遇到长句子,我不直接翻译,而是问:“这句话里的主语是谁?动词是哪个?中间的that从句是修饰谁的?”一步步逼着他们自己分析;写作文时,有学生总用“very good”,我就追问:“能不能换个本单元学的‘excellent’?再具体说说哪儿excellent?”刚开始学生可能磕巴,但多问几次,他们就知道“老师不会直接给答案,得自己转转弯”,现在班里不少学生敢主动举手说想法了。
5.学案分层,盯抠分层。比如同样是语法填空,C类生只需掌握“动词原形变过去式”(如work→worked),B类生要掌握“时态搭配”(如when I arrived, he was working),A类生就要掌握“非谓语动词”(如Working hard, you will succeed)。
五、张 斌:(河西高二物理,均分65.7分,比第二名高1.1分。)
一是把握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日常教学中要穿插知识点应用情景,体现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提升学生学科兴趣的同时,也能发散学生思维,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潜移默化加深对于情景和知识点联系的能力。
二是在日常教学中,提高练习质量。对于中等生甚至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而言,从简单题目入手,先做好"简单题目重复做",再实现"重复题目简单做",最后达到"变式题目自己做",阶梯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六、张 炼:(中职高二语文,均分109.8分,比第二名高1.3分。)
1.成功教学考理论背景下,预习课和正课相结合。预习课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正课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上课效率。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宁断一指,不伤十指。将课堂分为精讲和略讲,不贪求多讲,努力在“会”上下功夫。
3.一节课最多讲两道题,可大大提升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运用,能够做到真正的“会”,并且可以将这种思维贯彻到做题当中,本次考试记叙文选择题得分率为83%就是明证。
七、王有安:(兰州初一数学,均分109.1分,比第二名高21.9 分。)
1.创新运用成功教学考理论,构建起“发现—突破—巩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预习课的学情诊断,对导学案全批全改,精准捕捉学生的知识盲点与思维误区;
2.正课以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启发式教学抽丝剥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断追问为什么,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知识点,从而真正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正课练习部分融入情景化习题(学科融合、长阅读、新定义等等题型),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这部分习题时,让预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上黑板板书,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再次暴露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实现从“解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跃迁。总结解题规律,将复杂问题层层拆解,由浅入深,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3.坚持学案全部面批,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精准的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的疑惑都能得到及时解答。
4.坚持周测以及单元滚动测试,习题来源于学生平时易错的题目和易错题目的变式题。
5.教会学生注意细节。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题目中的每个字都要读清楚,特别注意括号里面的内容,做计算题时每一个符号都要看清楚、想清楚,再下笔,多给学生强调每道题的注意事项,从而解决学生会而不得分的问题。
八、尚小艳:(兰州初一英语,均分99.9分,比第二名高9.1分。
1.早读课:对于英语学习,背诵是基础。每个单元的单词,重点短语和句型都要背诵且听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听写并改错,错的部分必须在当天背会。
2.预习课:晚自习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做预习学案时不能从课本上抄,凭借自己预习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完成预习任务,全批全阅,发现问题。
3.正课部分:认真备课,汇总问题,在讲新课时着重强调讲解学生存在问题的部分,反复变式,以便学生融会贯通。
4.练习部分:除了学练考上的基础题,每个单元都有针对考试的专题训练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完型和任务型阅读。
5.重视听力和口语:每节课前放英语视频,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周末和假期布置口语实践作业,培养兴趣。
6.写作:每单元都会根据本单元的话题写一篇对话和一篇作文。
7.注重改错:有错题必改,还要学生自己学会变式,根据自己错的知识点写相应的例句,做到灵活变通而不是为了改错而改错。
九、颉振媛:(兰州初二语文,均分88.7分,比第二名高3.5分。
动脑筋是践行成功教学考理论的灵魂,贯穿“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全过程。在成功教学考理论指导下,教师增强“时间意识、问题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是让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的环节。
1.靶向设计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精准性问题。
一是紧扣“教—学—考”一致性原则,制定“三维目标清单”;二是考点锚定。分析近三年中考题,锁定初二高频考点,拆解为可量化的小目标;三是分层递进。设计“基础层(字词句过关)—提升层(文本结构分析)—拓展层(跨文本比较)”三级任务,例如《小石潭记》教学,基础层为“虚词‘以’‘而’用法归纳”,拓展层为“比较柳宗元”山水游记与陶渊明田园诗的‘隐逸’异同”。
2. 开发“问题驱动型导学案”,落实“教多少”的量化标准。
3.构建“三阶课堂”,突破“学多少”的效率瓶颈。
预习课:以“前置学习”激活课堂。布置任务并记录数据反馈:利用预习学案统计预习正确率,将错误率超30%的题目作为课堂重点突破点。
课堂教学:以“思维可视化”提升深度。工具赋能:“四色批注法”:用红(关键词)、蓝(主旨句)、黄(修辞手法)、绿(疑问点)四色笔标注《安塞腰鼓》,课堂展示时通过投影仪呈现思维痕迹。
4.实施“动态分层评价”,破解“会多少”的量化难题。
测试设计:以“三维考核”评估能力达成度。
“会用”层:情境写作、项目答辩。
反馈迭代:以“错题银行”驱动精准教学,建立班级“错题基因库”。
分类存储:将错题按“知识型”“方法型”“思维型”分类。
变式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错题,设计三级变式题,包括基础变式、迁移变式、创新变式。
动态调整教学:若大单元统计中,重难点得分率低于60%,则启动专项训练。
十、赵一帆:(兰州初二历史,均分38.8分,比第二名高3.1分
教什么,依据教学大纲,明确重点。比如中国现代史里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就是核心内容;学什么,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脉络,构建思维导图;考什么,紧扣中考命题方向,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目标是让学生从教会到学会,最终考对。
十一、颉鸿翼:(兰州初一地理,均分31.5分,比第二名高2分。)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文理兼备,既有大量的识记内容,又有较多的推理要求。解决基础知识的识记就成为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相应的背诵计划,短期和长期反复相结合,有任务有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听写抽查,对于易错字反复提醒,增强记忆效果。
十二、袁晓鹏:(兰州初二数学,均分103.4分,比第二名高1.2分。)
1.通过批阅“学练考”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分率在30%—70%),精准备课。课堂以学生为主导,不断追问。以选择题为例,先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和考查方向,接着追问学生不对的选项为什么不对,如何修改就是正确答案或者说怎么样提问就可以选择其他选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做一道题收获四道题,让学生真正学会融会贯通。
2.如果课堂中学生对学练考的题目都会了,就继续变形、变式,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A班和A1班学生每天一道情景题(题目长,联系实际生活),让他们独立完成,提高学生提取长题目问题的关键信息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每天2道计算题练习,每周一次滚动测试,内容是:易错题+1道附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