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
(2025-02-22 10:55:29)
--中考复读二轮复习整改意见和措施
前天下午,任玉玲校长等总校领导用时四个半小时,听取中考复读九科导学案编制汇报,总体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大多数科目题量适中,难易梯度区分明显,导学案质量比应届初三要好。具体呈现三个特征,一是老师学习内化程度高;二是学科框架逻辑性强;三是习题梯度设置合理。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过于死板教条,学科组集体备课欠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做各的章节,学案质量波动大。
2.个别科目问题突出。语文对考题分析不足,所选题目雷同单一;英语量太大,一节课32个单词、短语、固定搭配的识记,18个语法知识填空,10道练习题,且练习题多为选择题(10道选择题相当于40道题),而老师对选择题并没有做错因分析要求;政史还固守传统教学经验,知识点+标准答案的灌输模式,以死记硬背为手段,原本需要学生动脑筋,考查发散性思维的主观题都变成了选择题。不重视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科特色和中考改革衔接不足,这是小四门教学目前最大的弊端。
针对以上问题,总校领导与老师们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沟通交流,从思路上达成了共识,关键就看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能否解决问题。开学后要通过听课再做进一步指导。
中考复读整改意见:
2.开展专项研讨。针对语文、英语、政史等暴露出明显问题的科目,迅速组建专项研讨小组。小组成员深入剖析现有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精心筛选习题。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刻关注中考改革动态,确保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紧密接轨,精准对接。
3.持续优化教学。新学期开学后,加大听课频率,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持续优化导学案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受益。
4.将抓基础贯穿始终。就拿英语来说,大部分是阅读,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二轮复习虽然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但是没有单词量的保障,能力是没法提升的。所以每一课时的文章除必须掌握相关知识点外,一定要注重文章中生词的积累,要把这些高频词汇给学生留足时间背会。有背诵有检查,常抓不懈。
5.明确复习方向。导学案包含一轮夹生饭和二轮专题任务,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就要把细节抠细抓实,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把“会的”变成对的。针对文科类科目,提升学生动脑筋和读懂题意的能力更重要。
6.多归纳,多学习,尤其是对AI新技术,要学习并尝试和各学科接轨。
中考复读具体整改措施:
1.题目的设置是核心。在1+2模式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案内容的设置要求在原有基础上优化减量提质,突出重点和难点,题目设置做好分层。完成学案的目的不是考试填答案,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所以类似选择题或有针对性知识点的题必须设置解析或追问,以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只蒙个答案就完事了。同时更清晰地暴露学生的问题,更精准地把握学情,有助于老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2.预习学案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回顾,一定要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考点一定要明确。对于限时训练部分,选题要贴近中考,老师要深入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学习题目设置的灵活性,选题要精,有梯度,不能出现过多雷同题。
3. 预习课的实施。预习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学案不仅要全批全阅,还要以小组反馈的方式,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便在正课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4.正课第一节的内容,要根据预习学案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去设置,如果预习课暴露问题多,第一节正课就要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如果暴露问题较少,有足够时间再做练习,就合理设置训练题目,指令明确,绝对不能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合理利用每一分钟,不做无用功。
5. 正课二的拓展:正课二的难度提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引入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跨学科的综合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复习效果的评估:二轮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真正“会”应用所学知识。应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复习策略。
7. 心理辅导与激励:中考复习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激励,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