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来不得半点虚的
(2025-02-20 15:43:52)最近,有些学科和分校存在形式教研、图片教研、“一言堂”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无效教研,有个别学科教研组负责人要求同组老师不能在群内发表与自己思路不一致的言论。上述做法在老师中引起议论和不满。
魏督导对这一错误行为提出了公开批评。他说,教研的本质是求真务实,教研的核心是解决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汇集众人之长以补个人之短。敢于说真话,是成功教研人的责任与使命。搞“一言堂”教研和无效教研,危害极大,必须反对。
述评:个别分校搞“表演式”公开课,搞“运动式”教学常规检查,会让教学失去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言堂”教研活动,会让老师们失去创新活力。教研如果失去批判性,不敢说真话,便沦为“自说自话”的井底之蛙。
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时代,教研亟需创新。若教研沉溺于“你好我好”的虚假共识,这种无效教研谈何创新,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在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助推下,全校目前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更需要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教研精神。各级领导要有容错与迭代的格局,公开课允许“不完美”,课题允许“研究失败”,作业允许 “有问题”,成绩允许“有波动”等等,我们始终要将问题视为进步的阶梯。
任校长也发表意见抨击这种错误教研方式。她说,学科组教研出现 “一言堂” 的现象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和教师发展的,一是老师们无法在多元观点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难以达成共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会受到阻碍;二是教师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得不到尊重和重视,会感到自己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价值,从而产生挫败感,降低对教研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三是如果缺乏不同观点的讨论和争鸣,教研活动就难以深入,无法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研成果也会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使得教研活动失去应有的意义;四是学科组长独断专行,没有充分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会导致教研决策过于片面,不符合教学实际情况;五是教师在 “一言堂” 的教研环境下,可能会将这种单一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科组长可能将自己的职位权力看得过重,认为自己应该主导一切,从而忽视了团队成员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不允许他人发表不同意见;二是学科组长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绝对正确的,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担心他人的意见会挑战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针对以上问题,总校要制定学科组长的考评机制,将学科组的民主氛围、教师的满意度等纳入学科组长的考核指标,年底以此评出优秀,推出一批民主教研的典型学科组和教师榜样,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让其他学科组和教师有学习的标杆和方向。
述评:成功教研之所以引领成功教育教学,不仅在于成功教研胜人一筹的创新活力,还在于成功教研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成功教研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体成功人的事业。成功教研取得的成绩、结出的硕果归功于全体成功人,这是成功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之所在。
在成功教研开放的平台上,大家建言献策,畅所欲言,求真务实,平等交流,尊重包容,无所顾忌。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真知灼见得以发布,让听得见炮声的一线教师的智慧火花得以绽放。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就是在这样温润的土壤中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教研要讲真话,这是每一位成功教研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讲真话,问题才能被发现,教研活动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让我们打破各种壁垒,营造一个敢讲真话的教研氛围,让教研回归本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