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才保护人才
(2025-01-27 17:25:43)
成功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人才治校、人才强校的理念,对人才的渴求、挖掘和培养是不遗余力的。现在的教育教学管理保障岗位的重要人才大都是在成功火热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成功人才梯队的发展壮大,我们相信成功事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据总校教研督导处提供的数据,陈芳老师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四校区联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和同类班级相比,在入口成绩最低的情况下,数学单科比第二名高出二十多分,团队和班级总分也是遥遥领先。在平时的月考和期中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且看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排名第一,平均108.9分, 高出第二名25.4分;期中考试排名同类班级第一名,平均101.5分,高出同类班级第二名27.5分;第一次月考排名同类班级第一名,平均76.7分,高出同类班级第二名17.2分;第二次月考排名四校区第一名,平均101.9分,高出同类班级第二名17.6分。
这一成绩让人震撼。由此想到了王丽霞老师、于娟娟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2010年前后,王丽霞老师在中考复读任教化学,担任班主任,她带的班级几乎每次考试总分都要比第二名高出二十多分,成长很快,如今已经成为总校领导;于娟娟老师刚进校时是辅导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后,很快脱颖而出,所教英语几乎每次都高出第二名一二十分,如今已是成功初中重要骨干。还有两位老师,个人能力也很强,遗憾的是走上教学领导岗位后骄纵自满,酿成大错,不久就自我淘汰了。
到河西成功学校后,与陈芳老师做了简短交流。陈老师2019年加盟中考复读齐辉团队,看起来文弱寡言,但思路清晰敏捷。感觉这位老师很有发展前途。
陈老师的直接领导齐辉校长总结她在战术上的具体做法,一是全面落实成功教学考理论,坚信并努力做到“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尤其是在“会多少”上下足了功夫;二是具有强烈的会的意识,对待学生有耐心,学生不会不罢休。虽然我们一直要求老师要做到“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但是真正有耐心且能给学生教会的老师还不多;三是激发学生动脑筋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活力,用中考复读的“钉子精神”,保证让所有学生学会。
任校长跟帖:挖掘人才、保护人才是成功学校培养干部的战略选择。没有人才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王丽霞、于娟娟包括目前发现的陈芳都是由于成绩遥遥领先,被发现,被重视,被重点培养。他们目前都是学校重要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我们众多的指导班主任无不都是因为成绩优异,被发现,被任用。大家的共同特点就是执行力强,爱动脑筋,坚定不移地落实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严盯紧抠做到了极致。能做到这些的领导成绩都十分突出,会被委以重任,挑更重的担子。她们大都不负重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各级领导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大的舞台,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功使命伟大,正在做培养人、改变人、成就人的事业。这里不仅指学生,也指老师,指干部。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成功做到了,这是成功独有的品质和价值。
总校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让优秀者拿到高工资、高奖金,与普通员工拉大距离,体现先进的含金量,激发更大的斗志,吸引更多的人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为榜样,做出更大的贡献。每一位领导不仅要让自己更强大,更优秀,也要把搭建新平台,让更多人成才做为使命,促进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陈芳老师心得体会:
一是上好预习课,明确预习课要解决和提出的问题。坚持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实现“教会”为核心目标。在导学案的预习环节中,将知识梳理中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抽3分钟背诵记忆,抽3分钟大面积提问。对于预习检测,全批全改,全面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点和重点知识,不断变换方式追问,激发每个学生动脑筋的活力,再通过合作探究,互相找出对方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促使大家主动解决问题,最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所反馈,增强预习效果。
二是精讲精练,带着问题进课堂,坚决杜绝“半拉子课”。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老师带着问题进课堂,上课明确讲什么,讲多少。问题要明确,目标要集中,要求要具体,各个教学环节时间要充分,这节课教多少、学多少,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和学生均要心中有数。课堂讲授老师要不断追问,提高学生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多在课堂上问学生“能不能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回答?”
让他们慢慢地从被动表达变为主动表达,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课堂,进入状态。
五是针对中等生前学后忘的问题反复变形,滚动训练。与此同时,要激发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找出问题,能问问题,就是进步,值得鼓励和表扬。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后老师会聚焦于学生的问题,谁的问题谁解决,将焦点放在“教会”上。我们班有一位学生,起初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在老师的监督与鼓励下,她逐步掌握了基础知识,会做简单的基础题目,有了信心后,开始主动深入钻研数学。从最初一节课只能解一道题,到后来能解三道题,成绩从34分提升到79分、90分、110分,现在变得爱学、乐学了。成绩的提高,不仅让她对学习充满信心,还主动投入学习。如今,她甚至开始主动背诵英语单词,因为她领悟到只要紧抓基础,反复巩固,成绩自然会稳步提升。这一实例也证明,中等生并非真的无法学会,无法理解知识,而是缺乏积累基础知识的意识。只要我们严格监管,持续跟进,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他们就会转变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意识转变,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