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脑筋要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

(2025-01-02 19:39:12)


 

二轮复习导学案正在紧张编制中。在高考语文群,看到杨老师发的几篇二轮复习导学案,模式合格,题量和质量都很好,唯独阅读理解选择题还停留在只要求回答选项这个层面,没有追问为什么。

例如,李秀梅《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一文第3题: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A.孔子认为红色是大雅之色、正统之色。

B.文天祥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篇。

C.梁启超用“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比喻少年中国。

D.李清照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颂桂花。

问:请问答案是A还是D

杨老师:应该是D

问: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杨老师:材料重点是讲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问:D为什么不能作为论据?

杨老师:D项李清照的诗是说即便不是红花,只要神韵和气质兼备,也是一流之花。

回复:对的。D不仅与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搭界,而且与材料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建议每一个问题后面追加一句话,为什么或者要求说出选项理由。

     杨老师:谢谢指导,抓紧修改。

解析:语文的背后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A可以作为论据?最根本的原因是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先驱引进马列思想的时候,深度思考了红色在中国传统中的正统之色,更便于传播。正课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将历史人文背景融入其中。而李清照的诗说的是,即便不是红色,其它色也可以独占鳌头,这与全文论点是不相匹配的。

杨老师:对的,现代文阅读就是要深度思考,对接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

解析:我们一定要注意,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我们对孔子总体持否定态度。正本清源,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必不可少。尽管说对于包括孔子在内的先贤我们要辩证地分析看待,但是他们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红色基因与马列“红”的融合,这是绕不过去的,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所以“A.孔子认为红色是大雅之色、正统之色”是可以作为“弘扬红色文化”论据的。

杨老师:是的,其实这里面就有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及革命史上的传承问题。

回过头来,说说阅读理解的答题问题。日常教学训练与考试最大的区别是答题的目的不同。前者在于刨根问底研究讨论解决问题,而后者在于给出正确答案,能得分、得全分即可。

没有日常答题的刨根问底,就不会有考试答题的胸有成竹。所以说日常测试答案是第二位的,答题过程才是第一位的。

教语文离不开政治历史地理,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段篇的狭义语文教学中。

字词句段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毕业,字词句段篇必须过关。到了高中,重点要逐步转移到语文的“义”上。如果还以字词句段篇为重点教学任务,高考也就100分左右。

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中等生学情的实际情况,高中高复还在字词句段篇上纠缠,这是没有办法的。如果不在字词句段篇上着力,字词句段篇过不了关,高考成绩反倒会下降。但是这不能用来遮掩我们教学的“短视”。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还有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冲出中等生圈层的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如何突破,语文老师必须认真考量。

字词句段篇基本过关后,主要抓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除了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功,还需要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这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主题思想的提炼、对细节的理解和分析等,要通过多做综合性的练习题、阅读理解题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抓好作文训练也是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具体表现。

如果能够做好这些,作文考到110多分是可以做到的。要超过120分,必须在“语义、语意、语用以及语文的场景”上动脑筋下功夫。

如何做到这些?必须坚持大语文观教学导向。一是动脑筋找问题,不断探究追问;二是泛读与精细化深耕细作相结合;三是融入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四是开放性与包容性,把语文学科融入人文科学的大环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